读某地区年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地形 | C.纬度位置 | D.大气环流 |
A.敦煌莫高窟 | B.云冈石窟 | C.故宫 | D.秦兵马俑 |
A.土壤盐碱化 | B.土地沙化 | C.水土流失 | D.酸雨污染 |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读上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①图中 | B.②图中 | C.③图中 | D.④图中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朝鲜 | B.韩国 | C.俄罗斯 | D.蒙古 |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
A.引黄灌溉 | B.土地肥沃 | C.降水丰富 | D.光照充足 |
A.四川、福建 | B.河北、河南 | C.北京、河南 | D.山西、安徽 |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单位:℃)。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是( )
A.自北向南递减 | B.自南向北递减 |
C.自高纬向低纬递减 | D.自西向东递减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地处盆地 |
C.地势高 | D.云量大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
A.200千米 | B.700千米 |
C.400千米 | D.1400千米 |
A.50千米 | B.100千米 |
C.300千米 | D.500千米 |
A.玉米、大豆、甜菜 | B.冬小麦、玉米、水稻 |
C.棉花、春小麦、大豆 | D.油菜、茶叶、春小麦 |
图为“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 | B.地域性 | C.季节性 | D.周期性 |
A.降水充沛 | B.地形平坦 | C.太阳辐射丰富 | D.热量丰富 |
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62米,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湖泊水位的海拔最接近
A.172米 | B.252米 | C.272米 | D.322米 |
A.瀑布水量季节变化大 |
B.逐渐向湖泊退缩 |
C.逐渐向下游推进 |
D.冬季成“冰瀑” |
A.茶叶 | B.苹果 | C.油菜 | D.冬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