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9~10题。 表2
降雨量 (mm) | 降雨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19和表20,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的农业生产区位条件。(6分)
苏 州 | 徐 州 | |
面 积 | 8848平方千米 | 11258平方千米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
地 形 区 | ||
气候类型 | ||
农业生产类型 |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分)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
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分)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2分)
对苏州的建议: ;
对徐州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