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图是利用“人造树叶”组合的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人造树叶”浸泡在水中,经太阳光照射,水被分解为可用于发电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包含复分解反应
B.
图示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至少包含3种
C.
“人造树叶”将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D.
“人造树叶”白天和夜晚均能正常工作
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将“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镁粉”是单质镁
B.
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C.
“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
“镁粉”加水煮沸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
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70g溶液
D.
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某药品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这里的碘、镁是指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离子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
N
2
B.
O
2
C.
CO
2
D.
SO
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
+Y
==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
Z一定是化合物
B.
在反应中X
、Y
、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C.
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
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2
CO
3
、NaNO
3
、Ca(OH)
2
B.
NaCl、K
2
CO
3
、HCl
C.
NH
4
Cl、CuSO
4
、NaOH
D.
KNO
3
、NaOH、Na
2
SO
4
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是
A.
米饭变馊
B.
菜刀生锈
C.
冰棒溶化
D.
生石灰吸水
0
8095
8103
8109
8113
8119
8121
8125
8131
8133
8139
8145
8149
8151
8155
8161
8163
8169
8173
8175
8179
8181
8185
8187
8189
8190
8191
8193
8194
8195
8197
8199
8203
8205
8209
8211
8215
8221
8223
8229
8233
8235
8239
8245
8251
8253
8259
8263
8265
8271
8275
8281
8289
211419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