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
| B. | 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
| C. | 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 D. | 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化学变化 | 实验现象 | |
A | 将新鲜鸡爪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 | 鸡爪由白色变为鲜红色 |
B | 在pH=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C | 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 | pH试纸由黄变蓝 |
D |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 溶液出现浑浊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 A. | B. | C. | D. |
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4CO2+2SO2+6H2O
,则X是( )
| A. | C4H12S2 | B. | C2H6S | C. | C2H6O2 | D. | C2H6 |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O2 | CO2 | H2O |
反应前质量/g | 16 | 70 | 1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待测 | 45 | 36 |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B. |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 C. | 表中“待测”值为5 |
| D. |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 |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 A. | 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
| B. | 稀硫酸能与金属反应,用于去除铁锈 |
| C. | 钨的熔点高且能导电,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
| D. | 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于制作照明弹
|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 B. |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
| C. |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 D. |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 B. |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
| C. | 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D. | 铬原子呈电中性 |
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 B.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 C.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D.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
|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
| C. |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 D. |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