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有一小包物质,用来吸收氧气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败,常称“双吸剂”。下列物质属于“双吸剂”的是
A.炭粉 | B.铁粉 | C.氯化钙 | D.生石灰 |
有两种粒子,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也相等,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是两种不同离子 |
B.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
D.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
某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硝酸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到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的判断是
A.肯定有硝酸钾,肯定没有碳酸钠 |
B.肯定有硝酸钡,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
C.肯定没有硝酸钡,肯定有硝酸钾 |
D.肯定没有硝酸钡和碳酸钠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加入试剂及用量 | 除杂操作方法 |
A | 氯化钾溶液 | 氯化钡 | 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 过滤,除去滤渣 |
B | 铜粉 | 铁粉 | 足量的稀硫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烧碱溶液 | 石灰水 | 适量的纯碱溶液 | 过滤,除去滤渣 |
D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 加热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
方案一 | 用适量稀盐酸洗 | 滴加稀盐酸 | 将气体通过硝酸银溶液 | 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
方案二 | 用适量稀硫酸洗 | 滴加酚酞溶液 | 将气体通过石灰水 |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 |
B.根据密度数据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每种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
D.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设计通过蒸发、结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
B.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
D.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60℃时,向62.5克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1克硝酸钾或蒸发掉10克水恢复到60℃,溶液恰好达到饱和。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0 53348 53356 53362 53366 53372 53374 53378 53384 53386 53392 53398 53402 53404 53408 53414 53416 53422 53426 53428 53432 53434 53438 53440 53442 53443 53444 53446 53447 53448 53450 53452 53456 53458 53462 53464 53468 53474 53476 53482 53486 53488 53492 53498 53504 53506 53512 53516 53518 53524 53528 53534 53542 211419
A.6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110克 |
B.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52.3 % |
C.原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44% |
D.60℃时将原不饱和溶液蒸发掉20克水,析出硝酸钾晶体22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