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 |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
(5分)燃料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1)天然气、 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时产生的溶于水形成酸雨的气体
是 (填序号)。
(2)在农村利用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产生的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
(3)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4)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1)天然气、 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时产生的溶于水形成酸雨的气体
是 (填序号)。
A.SO2 | B. CO | C. CO2 | D. NO2 |
(3)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4)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6分)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②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③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⑤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
(1)上述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
(2)除④以外,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用途 。
(3)干冰的物质类型不属于 。(填序号)
(4)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①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②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③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⑤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
(1)上述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填序号)
(2)除④以外,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用途 。
(3)干冰的物质类型不属于 。(填序号)
A.混合物 | B.纯净物 | C.化合物 | D.氧化物 |
(5)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有 。
|
(1)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有 。
(7分)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下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
0 53294 53302 53308 53312 53318 53320 53324 53330 53332 53338 53344 53348 53350 53354 53360 53362 53368 53372 53374 53378 53380 53384 53386 53388 53389 53390 53392 53393 53394 53396 53398 53402 53404 53408 53410 53414 53420 53422 53428 53432 53434 53438 53444 53450 53452 53458 53462 53464 53470 53474 53480 53488 211419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 ↑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 加入水的体积 | 加入水的温度 |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
1 | 200 mL | 15℃ | a(待记录) |
2 | | 50℃ | b(待记录) |
A B C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