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辛弃疾在《西江月》中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及闲适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6、从下列《水浒》人物中,选出与故事情节①②密切相关的人物,填写在横线上。
李逵 林冲 武松 鲁智深 宋江
①倒拔垂杨柳: (限填写一人)
② 风雪山神庙: (限填写一人)
5、“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①以上文字选自哪部名著?这段话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名著:
人物:
②上面这段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4、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据新华社西藏珠峰大本营5月8日电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人类首次将象征“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
罗布占堆从火种灯中点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手中的火炬。随后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的传递后,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点燃了“祥云”火炬。在海拔8844.43米的地球最高点,年轻的藏族女火炬手次仁旺姆将火炬高高擎起。
这一刻,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火炬上珠峰的庄严承诺圆满实现。这是奥运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传递,这是奥运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举国震痛。在这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中华儿女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度艰危。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无不心系灾区,全力以赴。数不清的人们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或举千金之重表深情厚意,或以绵薄之力尽寸尺之心,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①学校举办为灾区献爱心主题活动,选定下图为本次活动的背景图片。请你结合画面,拟写两句与活动主题相关、形式对称的主题词。
主题词:
②请给灾区劫后余生的伙伴寄一张爱心卡,表达你的劝慰和鼓励。将你最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的横线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吾孰与徐公美?
27、题目:《走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昨天你曾走进、今天你正在走进、明天你将走进的领域十分广阔,比如,山水名胜,影视书刊,物质世界,情感天地……等等,请选择自己体验多、感受深、有积累、最有话可说的来写。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照要求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规范。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6、读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⑵何苦而不平? 译文:
3.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
第①层:面山而居 第②层: 第③层:
4.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 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 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_
5.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
评卷人
得分
五、作文
(每空? 分,共?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