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题
关于长江支流的叙述正确是
A.①河是赣江,主要流经湖南省
B.②河是湘江,流域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C.③河是岷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D.④河是雅砻江,内河航运发达
19、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题
长江航道有“黄金水道”之称,一艘轮船从A港口航行到上海,经过的港口城市B、C、D、E、F依次是
A.重庆一宜昌一武汉一南京一九江
B.重庆一宜昌一武汉一九江一南京
C.宜昌一重庆一九江一武汉一南京
D.重庆一武汉一九江一宜昌一南京
18、长江流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流众多,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读“长江水系图’’,回答下题
近几年在长江干流上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A.葛洲坝 B.小浪底 C.三峡 D.二滩
17、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回答下题
四幅景观图与可能所在的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图——浙江绍兴 B.②图——河北沧州
C.③图——新疆喀什 D.④图——云南丽江
16、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那里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庄坐落在山坡下,背南向北而建,村前是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中有一片沙洲,是我和儿时伙伴经常嬉戏的地方。
材料二: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材料一所描绘的村庄最有可能是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村庄中的__________。
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条从①村到③村的公路,并在图中绘出。
(3)村前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据图描述环渤海地区城市的分布状况。
(2)该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3)2006年3月,首钢的冶炼部分从北京迁至河北省唐山曹妃甸,此举对北京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但首钢科研中心仍保留在北京,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
(4)近年来,山东省在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建立了一批商品猪、肉牛、蔬菜、干鲜果品、海洋水产等基地。请简要分析这样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因。
1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玲玲的父母当月从北京乘火车到西藏旅游。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玲玲,在父母临行前请结合青藏地区地理特点给他们一些提示。
(2)进入青藏高原,玲玲的父母依次经过A、B、C三市,其中位于柴达木盆地中的是_____市(写出字母)。
(3)沿途,玲玲的父母发现有些草场因过度放牧出现许多斑点状的裸地。为保护环境,减轻当地牧场的压力,请你帮玲玲父母给当地政府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4)玲玲的父母在C城品尝了由高原特有的农作物酿造的美酒,当地居民告诉他们,这里气温虽然低,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对此他们感到困惑,请你为玲玲的父母做出解释。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依据对非洲地形图的分析,描述非洲大陆的地形、地势特点_________。
(2)有人认为“非洲是一个热带大陆”,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
(3)非洲的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等)差异明显。请你依据“非洲气候类型图”和“非洲河流分布图",对比分析A、B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_________。
(4)非洲大陆物产丰富,被称为“富饶的大陆”。但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使许多国家形成了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等)的“单一产品经济”。试简述“单一产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方面。
12、读甲、乙两国轮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其中A所在地区农业带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农业地带的形成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_________。
(2)乙国工业分布与资源分布的关系是_________。
(3)近年来,我国有部分商人从国内大量采购生活日用品到乙国销售,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请你解释生活日用品在该国销售特别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国在自然地理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试列举两例。_________。
11、读“莱芜市人口分布示意图”,图中 A、B、C区域均为我市的人口稠密区。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和_________(地形类型)区。
(2)A、B两区域人口稠密,但原因不同,请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
(3)我市东部山区尽管人口密度较小,但人口压力依然很大。请从地理角度说明该地区在发展经济中如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