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人之甚寒②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①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尽。”②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C.①其孰能讥乎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D.①于是余有叹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凹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禊:一种祈福消灾的祭礼。②彭:彭祖,相传尧时作过官,活过夏、商两朝,寿800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和畅
惠:柔和。
B.言一室之内
晤:见面。
C.一一咏
觞:酒杯。
D.况修短随
化:变化。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列坐其次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这里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 彭殇: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其中“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就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当时的山阴县。这里不是指山的北面。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俯一仰,表示人世间的应酬、进退、周旋。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A.①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集在一起。

②把它作为流动酒杯的环渠。

B.①众贤才都聚在这里,年长年少的都集在一起。

②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C.①众贤才到了以后,年少年长的才全聚集过来。

②把清流激湍作为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

D.①众多贤士到齐后,其他少长者才全聚集过来。

②用作为流觞的弯曲之水。

(5)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涎

A.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一个人死和生是虚无荒唐的。

B.①那人与人的友谊,是短暂一世的。

②原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无荒唐的。

D.①与夫人一起生活,在一世中终归还是短暂的。

②固然懂一死一生是荒唐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以抓住特征,粗线条勾勒之笔法描写了兰亭景物。

B.本文是用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人们珍惜年华,积极进取。

C.本文先写盛会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人情变化,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中先突出“乐”字,在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时,转出了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一个”悲”字,于是把上下文衔接了起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完成下列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筋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凹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①禊:一种祈福消灾的祭礼。②彭:彭祖,相传尧时作过官,活过夏、商两朝,寿800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和畅
惠:柔和。
B.言一室之内
晤:见面。
C.一一咏
觞:酒杯。
D.况修短随
化:变化。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列坐其次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这里指万物。

B.齐彭殇为妄作 彭殇:寿命长的和寿命短的。其中“彭”,彭祖,借指长寿的人;“殇”指未到成年就死的人。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山阴:当时的山阴县。这里不是指山的北面。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俯仰:俯一仰,表示人世间的应酬、进退、周旋。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A.①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集在一起。

②把它作为流动酒杯的环渠。

B.①众贤才都聚在这里,年长年少的都集在一起。

②引清流激湍作为流觞的曲水。

C.①众贤才到了以后,年少年长的才全聚集过来。

②把清流激湍作为流动酒杯的环形渠水。

D.①众多贤士到齐后,其他少长者才全聚集过来。

②用作为流觞的弯曲之水。

(5)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涎

A.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一个人死和生是虚无荒唐的。

B.①那人与人的友谊,是短暂一世的。

②原本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人与人相交往,周旋应付度过一生。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无荒唐的。

D.①与夫人一起生活,在一世中终归还是短暂的。

②固然懂一死一生是荒唐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以抓住特征,粗线条勾勒之笔法描写了兰亭景物。

B.本文是用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人们珍惜年华,积极进取。

C.本文先写盛会时间、地点、原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人情变化,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中先突出“乐”字,在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时,转出了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一个”悲”字,于是把上下文衔接了起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请行之。”信侯叱曰:“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与?”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明知:明明知道

B.

请归燕太子,强赵而攻弱燕  与:帮助

C.

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

①今臣生十二岁兹,君其试臣

②尔其无忘乃父

C.

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

②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

①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

②秦燕太子

③甘罗,甘茂孙也

④燕太子丹入秦,燕不欺秦也

[  ]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臣请行之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

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

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

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

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

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

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A.

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

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C.

①复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

①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之 ②秦燕太子 ③甘罗,甘茂孙也 ④燕太子丹入秦,燕不欺秦也

[  ]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臣请行之  君其试臣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  ]

A.

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

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

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

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

  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

  ④悢悢(liàng):悲伤。

  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异日耳 俟:等待

B.

性不耐久 客:客居

C.

是也  烦:担心

D.

素不习生 治:治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惟虚心能进步

B.

窘极,则书易米。

老吾老及人之老(《孟子》)

C.

夙构者莫为胜

夫晋,何厌

D.

莫贫敏轩

躬自厚而薄责人(《论语》)

(3)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不愿求取功名。

B.

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C.

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

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译:________________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译:________________

(3)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译: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①。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异日耳  俟:等待

B.

性不耐久  客:客居

C.

是也   烦:担心

D.

素不习生  治:治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惟虚心乃能进步

B.

窘极,则以书易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

C.

夙构者莫之为胜     夫晋,何厌之有

D.

莫贫于敏轩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

(3)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不愿求取功名。

B.

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C.

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

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异日耳/俟:等待
B.性不耐久/客:客居
C.不是也/烦:担心
D.素不习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惟虚心能进步
B.窘极,则书易米/老吾老及人之老(《孟子》)
C.夙构者莫为胜/夫晋,何厌有 
D.莫贫敏轩/躬自厚而薄责人(《论语》)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得到安徽巡抚赵国麟的赏识,但他却不愿求取功名。
B.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C.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D.吴敬梓乐善好施,喜与文人学士交往,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译:                                                                         
(2)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译:                                                                        
(3)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平?’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孙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印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印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愿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印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数日不
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
距:通“拒”,相距对峙
C.吾始与公子
欢;友好,交好
D.民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攻其军

B.不自知膝前于席也

  亦足发明商君刻薄少恩也

C.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能徙予五十金

D.尽破之归秦

  乐饮而罢兵,安秦、魏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印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印,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孙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5)下面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认为商鞅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这从他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印、不听赵良规劝几件事上足以得到验证。

B.认为商鞅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有真才实学。

C.认为商鞅的著作《开塞》《耕战》的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

D.认为商鞅因变法最终在秦国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