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②彼且恶乎待哉 ③不辩牛马 ④而征一国者 ⑤泾流之大 ⑥强者必说于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
试题答案
D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②彼且恶乎待哉
③不辩牛马
④而征一国者
⑤泾流之大
⑥强者必说于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生 命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上。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脚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更大的一个家族”指的是什么?“新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生命”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中不恰当的两项
[ ]
A.文章开头写给狗铺棉絮和为小鸟治伤的故事是为了说明:禽兽虽然是低智能的动物,但是它们也懂得感激和信任。并从后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结论。
B.文章将现代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价值评判、沟通与和谐、平等与尊重等多个命题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本文,对之进行了一种直接内核的审视和思索。
C.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用猎枪和斧锯实现着对自然的物质化占有,与此同时,却在遮蔽和销毁着自然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当我们在沙尘暴、泥石流、特大洪水、非典和禽流感等自然报复中诚惶诚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苍白脆弱无能为力的。
D.文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平等的,人不能自视甚高,而必须与山林、动物、空气和水达成共识、共生共存,彼此悦纳,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相互珍视,共同营造一个爱的空间。
E.韩少功采用拟人和比喻的写作手法,发出一种深情的呼唤,使文章的语言清新隽永,摇曳多姿,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通道,使文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生 命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②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③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上。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端,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脚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所以这常温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更大的一个家族”指的是什么?“新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生命”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中不恰当的两项
[ ]
A.文章开头写给狗铺棉絮和为小鸟治伤的故事是为了说明:禽兽虽然是低智能的动物,但是它们也懂得感激和信任。并从后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结论。
B.文章将现代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价值评判、沟通与和谐、平等与尊重等多个命题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本文,对之进行了一种直接内核的审视和思索。
C.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用猎枪和斧锯实现着对自然的物质化占有,与此同时,却在遮蔽和销毁着自然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当我们在沙尘暴、泥石流、特大洪水、非典和禽流感等自然报复中诚惶诚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苍白脆弱无能为力的。
D.文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平等的,人不能自视甚高,而必须与山林、动物、空气和水达成共识、共生共存,彼此悦纳,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相互珍视,共同营造一个爱的空间。
E.韩少功采用拟人和比喻的写作手法,发出一种深情的呼唤,使文章的语言清新隽永,摇曳多姿,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通道,使文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样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字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的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个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哟杭哟”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就只能流于一般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理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的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个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喜欢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硬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叉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里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没有知识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叉没有等到宋词的时代,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第一段中“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这两个比喻谈的是(不超过13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既没有了唐诗又没有等到宋词”指的是文学艺术中的哪些现象?(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题“唐诗过后是宋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原句作答,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文中“唐诗”喻指诗歌,“宋词”喻指优秀的流行歌曲
B.文学创作的“源”是民间创作,由于民问创作的极大启发和有利影响,使宋词蔚为大观。
C.流行歌曲的提高要有真正的人生体验,如果附庸风雅,终究掩盖不了浅薄和俗气。
D.全文表明了诗歌最终将被流行歌曲所取代的必然趋势
E.作者认为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创作应该有感人的魅力,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人情似纸(节选)刘心武
①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
②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
③但离开了简单的归结,许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对复杂。其实,从来都复杂。难道以前不复杂吗?也许,从前无论如何不如今天这般复杂。
④提心吊胆的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都懒得说。
⑤我曾到那间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更必须把门敞开着。那是个储藏室。空间极狭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动中了有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闲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那门槛。他也不来语法我迈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⑥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化,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⑦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⑧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的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冀心外的扶持。人类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
⑨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移向真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最省事的“雅移”法是寄情山水,最省事的“俗移”则是坐到电视机前剥食着花生米不分节目好赖地一直看到屏幕上现出“再见”的字样。
⑩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绪,最后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
1.本文开篇说“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对“人情似纸”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
2.第6自然段中的两个加粗的“据说”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3.第8自然段中“人类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一句,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观点在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中的表述分别是(用原文的句了回答)
①在第6自然段中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7自然段中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薄”字来概括“人情似纸”这句话。
B.第5自然段用实例说明人们物质生活越提高,情感越淡薄,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豁达。
C.第9自然段从诸多层面上揭示出现代人的物质及精神的巨大变化。从而说明如今的人情是不同从前的人情的。
D.第10自然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呼应文题。
E.第4自然段是说,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们需要沟通过,而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就不大需要沟通了,其实这正是一种进步。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