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的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①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②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
③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④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
⑤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
⑥人生既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

A.⑥③①④⑤②
B.②④⑤⑥①③
C.①③②④⑤⑥
D.⑥①③②④⑤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主动休息:“生物钟养生”新概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使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健康不能透支,如果不加重视,就会“秋后算账”。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有的甚至累了还不休息,硬挺着,这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专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受试者进行自我催眠训练后的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受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科学家同时发现,施行催眠术的受试者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即使次日补睡,也难以挽回损失。俗话“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王均瑶患的是大肠癌,这与睡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大着呢。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在某种促癌因子作用下细胞异常分裂的结果。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随时随地难免会有细胞异常分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监视(是免疫力的一种)完全有能力及时识别,并会调兵遣将把异常分裂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麻痹,久而久之,肿瘤就产生了。所以说,“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一种休息,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休息。

除了睡眠休息外,还要学会工作的目标定位要确切,对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万万不可白白地呕心沥血,否则就会累得筋疲力尽。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旦做不到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留出一点“喘息”的时间,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导致亚健康。连续工作一周,周末最好娱乐半天,双休日要强迫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使身体得以调整,也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达到健康境地的第一要素。

5.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钟养生”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人们根据生物钟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主动休息的行为。

B.指人们在自己还不是太累的时候,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调整身体状态的行为。

C.指人们每天根据身体的状况,适时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行为。

D.指人们为了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没有充足的睡眠就没有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B.健康的身心来源于充足的休息和准确的工作目标定位,建立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你的健康才有保证。

C.人体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分裂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就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D.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保证身体生物钟的有序正常的运转,才会减少疾病、早衰、折寿甚至死亡等等现象。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肿瘤就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B.长时间的晚睡或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久而久之,疲劳、亚健康乃至疾病等就会乘虚而人。

C.确立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生活节奏有规律,就不会使自己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

D.保证睡眠的充足,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主动休息:“生物钟养生”新概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使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健康不能透支,如果不加重视,就会“秋后算账”。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有的甚至累了还不休息,硬挺着,这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专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着密

切的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受试者进行自我催眠训练后的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受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科学家同时发现,施行催眠术的受试者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即使次日补睡,也难以挽回损失。俗话“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王均瑶患的是大肠癌,这与睡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大着呢。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在某种促癌因子作用下细胞异常分裂的结果。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随时随地难免会有细胞异常分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监视(是免疫力的一种)完全有能力及时识别,并会调兵遣将把异常分裂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麻痹,久而久之,肿瘤就产生了。所以说,“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一种休息,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休息。

除了睡眠休息外,还要学会工作的目标定位要确切,对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万万不可白白地呕心沥血,否则就会累得筋疲力尽。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旦做不到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留出一点“喘息”的时间,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导致亚健康。连续工作一周,周末最好娱乐半天,双休日要强迫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使身体得以调整,也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达到健康境地的第一要素。

1.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钟养生”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人们根据生物钟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主动休息的行为。

B.指人们在自己还不是太累的时候,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调整身体状态的行为。

C.指人们每天根据身体的状况,适时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行为。

D.指人们为了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没有充足的睡眠就没有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  力,增强抵抗力。

B.健康的身心来源于充足的休息和准确的工作目标定位,建立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你的健康才有保证。

C.人体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分裂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就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D.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保证身体生物钟的有序正常的运转,才会减少疾病、早衰、折寿甚至死亡等等现象。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肿瘤就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B.长时间的晚睡或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久而久之,疲劳、亚健康乃至疾病等就会乘虚而人。

C.确立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生活节奏有规律,就不会使自己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

D.保证睡眠的充足,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主动休息:“生物钟养生”新概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在人类集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更有力量。”

“节奏”就是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乃至疾病的开始。此时即需要及时调整,休息是基本的调整手段,否则会使生物钟过度“错点”,最终导致疾病、早衰、折寿、死亡。健康不能透支,如果不加重视,就会“秋后算账”。

传统的观点是累了才休息,有的甚至累了还不休息,硬挺着,这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近年来,医学界高考资源网提出了“生物钟养生”的新概念,其核心是主动休息,即在人还不太累的时候,就要为健康充电――休息。

什么是休息?行为变化就是休息。主动休息的核心是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条必须遵守,即工作再忙,也不要太晚睡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免疫专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催眠与人体免疫力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结论说:“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受试者进行自我催眠训练后的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之后,受试者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高考资源网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上升,而这两种细胞正是人体免疫力的主力军。科学家同时发现,施行催眠术的受试者在日常压力面前,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自尊和独立处事能力。此外,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内细胞坏死与新生最活跃的时间,此时不睡足,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加速衰老。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即使次日补睡,也难以挽回损失。俗话“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者朋友可能会高考资源网问,王均瑶患的是大肠癌,这与睡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大着呢。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是在某种促癌因子作用下细胞异常分裂的结果。人体由60兆细胞组成,随时随地难免会有细胞异常分裂。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监视(是免疫力的一种)完全有能力及时识别,并会调兵遣将把异常分裂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如果长时间晚睡或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麻痹,久而久之,肿瘤就产生了。所以说,“健高考资源网康的体魄来自睡眠”,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一种休息,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休息。

除了睡眠休息外,还要学会工作的目标定位要确切,对一时不能实现的目标,万万不可白白地呕心沥血,否则就会累得筋疲力尽。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旦做不到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无论如何高考资源网也要为自己留出一点“喘息”的时间,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导致亚健康。连续工作一周,周末最好娱乐半天,双休日要强迫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尽情地娱乐半天,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使身体得以调整,也是建高考资源网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达到健康境地的第一要素。

6. 从原文看以下对“生物钟养生”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人们根据生物高考资源网钟规律,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减轻工作压力主动休息的行为。

B.指人们在自己还高考资源网不是太累的时候,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调整身体状态的行为。

C.指人们每天根据身体的状况,适时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行为。

D.指人们为了消除疲劳、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没有充足的睡高考资源网眠就没有健康,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

疫力,增强抵抗力。

B.健康的身心来源于充足的休息和准确的工作目标定位,建立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你的健康才有保证。

C.人体细胞一旦出现异常分裂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要想避免这些,就要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D.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保证身体生物钟的有序正常的运转,才会减少疾病、早衰、折寿甚至死亡等等现象。

8.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高考资源网主动地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肿瘤就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B. 长时间的晚睡或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久而久之,疲劳、亚健康乃至疾病等就会乘虚而人。

C. 确立工作目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如果生活节奏有规律,就不会使自己的细胞出现异常分裂。

D. 保证睡眠的充足,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就会不断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从而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和高考资源网创新能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太夫人      忧:此处指母亲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士有自京师来  ②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①尽告之  ②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D.①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开始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两位先辈。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写文章宣传就能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选做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河大合唱》的震撼
李岚清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
  1938年10月,诗人光未然首次乘木船渡过黄河,奔赴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见到黄河的惊涛骇浪、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不禁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万山丛中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更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1939年初,诗人开始酝酿创作一部长篇朗诵诗。不久,光未然因行军时不慎摔伤,回延安住院治疗。冼星海与他在上海时就认识,得知消息后前去看望。见面后光未然谈起创作朗诵诗的构想,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希望他把它写成歌词。稍后,光未然再也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躺在病床上,一连五天口述了400多行诗句,经人协助笔录,终于完成了《黄河吟》,这也就是后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1939年春的一天,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在延安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举行晚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都应邀参加。光未然带病一气呵成地朗诵了自己的这部新作。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冼星海于3月26日开始了大合唱的创作,到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就完成了,仅用了六天时间!这虽然还只是歌曲旋律的初稿,但已为这部巨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冼星海不愧为是作曲大师!
  在钦佩冼星海的才华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他为创作这部作品付出的艰辛劳动。实际上,在拿到歌词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不仅为收集创作素材作了细致的调查,而且为写作大型作品进行了先期的“练笔”——完成了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和排练演出。他还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他还去学唱船工号子,后来用到了《黄河船夫曲》中。在创作期间,他经受了疾病的困扰和夜以继日的辛劳。为了尽善尽美,他支撑着病痛之身反复推敲,每写出一章,就请人试唱,再做修改,仅《黄河颂》就改了三次。
  《黄河大合唱》创作完成后,在冼星海的帮助和辅导下,经过十余天的排练,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由抗敌演剧队第三队演唱,邬析零指挥。紧接着,从4月25日起,冼星海又连续十次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合唱队员从开始的60多人,陆续增加到100多人。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以后,延安凡遇到重大的晚会,《黄河大合唱》都是主要节目。1939年7月8日,周恩来听了《黄河大合唱》后也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1940年,刘良模把《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带到了美国,1943年普林斯顿大学合唱团用英文首次在美国演唱。从此,《黄河大合唱》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1941年春天,冼星海在莫斯科对《黄河大合唱》的简谱版进行修订,定名为“交响大合唱《黄河》”。这次修订,在原来八个乐章的基础上,加写了整部大合唱的序曲,加写了说白和各乐章之间的音乐,重新编配了以交响乐队伴奏的合唱总谱。由于冼星海当时远离祖国,生活动荡,总谱完成后没有机会试奏和修改,还有不尽完善之处。1955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举行的“冼星海逝世10周年”音乐会上,《黄河大合唱》第一次被搬上了苏联舞台,由全苏广播交响乐团演出,用俄语演唱。1956年,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指挥俄罗斯合唱团和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用俄语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雄壮而激奋,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的成功之处,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就合唱而言,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感受;歌词与音乐意境高远,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歌唱性和音乐性;贴近劳苦大众,雅俗共赏,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节、戏剧性渲染刻画人物;从艺术借鉴上看,它还带有西方“康塔塔”的成分。全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看来,《黄河大合唱》产生的震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相比拟。
  直到今天,《黄河大合唱》以及据其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仍是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不久前,中国爱乐乐团指挥余隆告诉我,2005年2月23日至4月1日,他们到欧美七个国家的22个城市巡回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仍然是震撼西方乐坛的作品。他在描述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这部作品的情景时说:“《黄河》时而翻卷澎湃,时而深沉低回,时而轻舒徐缓。在20分钟的演奏过程中,我与全体演员始终噙着眼泪,年轻钢琴家郎朗的真诚泪水也与亲切的琴声一起,感动着台下的听众。美国听众和中国艺术家的情绪完全沟通融汇,人人热泪盈眶……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这个享誉全球的文化殿堂,最让我感慨和难忘的,不是乐团对古典名作的独到诠释所引来的全场欢呼,而是加演钢琴协奏曲《黄河》带来的巨大震撼。加演一曲整整20分钟的大作,是音乐会中的罕见之举!”我想,爱乐乐团这样安排,是因为这部作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写照!(节选自《时代的强音震撼的旋律普遍的音乐——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见2005年第20期《新华文摘》)
1.下面对这篇回忆录所作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回忆录语言平实客观地介绍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所发挥的战斗作用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赞颂了它强劲的艺术生命力。
B.文章开篇介绍冼星海的“宏愿”,提示了《黄河大合唱》的主题,统领全文。
C.标题“《黄河大合唱》的震撼”亦即贯串全文的思想感情的线索。
D.文章介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冲动,突出说明诗与歌的结合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E.回忆录采用纵式结构,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了它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说明它在世界人民心中产生了共鸣。
2.文章反复使用了“震撼”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看来,《黄河大合唱》产生的震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相比拟。”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饱含激情的笔触介绍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艺术魅力及其巨大影响,揭示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生活与艺术创作有什么关系?请结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时光

冯骥才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1)

从文中看,北宋天王木雕像保存了哪些“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

答:________

(2)

从下文中找出与第三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请分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

答:呼应的句子:________

句子的含义:________

(3)

文中第四——九段是作者在烛光里以北宋天王木雕像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一系列联想,请你结合时光,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________

(4)

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紧扣“思考”,以时间为序,先写停电燃烛,引发思考,接着写自己关于时光的思考与感悟,最后写来电打断思考。

B.

第三段用“从…到…”领起的一组排比句,铺陈有致,叙说流畅,写出了一年里自己忙碌充实之状。

C.

第四段作者在烛光散步的尽头看到北宋天王木雕像,凝视它陷入深思,运用反问,表现了作者的感悟,又将读者带入凝思境界。

D.

“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家艺术生命的大小取决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价值的大小。

E.

本文表达了作者要珍惜时光多参加社会活动来进行文学创作,继而实现一个文学家再造生命奇迹的宏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