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吏民,封府库
B.烛之武退秦师
C.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D.项伯杀人,臣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 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3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指父母丧事
B.用其说稍:稍微
C.若不可以法度绳:约束
D.及闲而可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顾不合时臣恐见欺王而负赵
B.而人从其游者民为贵,社稷次
C.勇者亦牵而溃矣于其身也,耻师焉
D.母老择禄邪拜送书于庭,臣敢上璧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3.【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2分)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4分)
(2)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4分)
(3)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骑(j@

B.

范增目项王        数(sh)

C.

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   瞋(ch5n

D.

拔剑切而之        啖(d4n

(2)

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②其常在沛公也

B.

①刑人如恐不      ②高处不

C.

遣将守关者      ②君安与项伯有

D.

入前为寿       ②属皆且为所虏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②击沛公于坐

B.

以剑舞        ②臣入,与之同命

C.

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臣死不避

D.

①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者有小人

(4)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亚父者,范增也。

[  ]

A.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

君王为人不忍。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羽完全相信了刘邦的表白,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击杀沛公,使得宴会顿时充满杀机。

B.

樊哙与项羽的对话反映了其性格中粗中有细的一面,豪壮威严而不失技巧。

C.

从文中可以看出项羽不仅具有军事家的谋略和胆识,又重情重义,爱惜人才,显示出大将风范。

D.

从选文可以看出,司马迁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在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气氛中,通过每个人物语言、行动、神情的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1],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2],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1.呰窳:z9y(,疏懒。2.掣肘:比喻在他人做事时从旁牵制。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累迁侍讲学士,东宫讲官   充:担任

B.

舟者无完衣         挽:拉

C.

江南、浙东流亡道      载:负载

D.

始于容,成于蒙蔽      隐:隐瞒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

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C.

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D.

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4)

翻译下列句子。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

  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皆窳:ziyu,疏懒。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担任

B.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速疾

C.

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负载

D.

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包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

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

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

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5)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1)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凛冽,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向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2)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100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栽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3)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农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的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竖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疏懒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4)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7150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5)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 黄土,覆盖着长青的番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冽(     )  道(     )  粗(     )  丰(     )
 妩(     )  懒(     )  坟(     )  咄咄逼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萧瑟:                                                                                   
②藩篱:                                                                              
③含辛茹苦:                                                                       
④咄咄逼人:                                                                       
3.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二段的有关内容,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3段中,作者提及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1)表现手法是_________   _     ;(2)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仔细阅读第3段,然后作简要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文理解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第5段说:“堪告尉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意即坟茔远离城市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宁静与芬芳。
B.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即一个人生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等待他的常常是身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却永远被铭记和敬仰。
C. 第3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意即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数,可分为三类:一是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二是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三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如醇酒,愈久愈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元年秋,越大破楚军。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齐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齐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复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候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狶反代地,高帝自往击,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

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两龙方斗,待之,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B.

逢吕后从长安来,欲洛阳

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C.

梁王恐,欲自往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

王始不往,见而往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魏公子日

(2)

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彭越人生悲剧原因的一项是:

①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②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秦,未可去。”

③高地自往击,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兵诣邯郸。

④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

⑤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

⑥彭王壮士,今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

A.

彭越出身低贱,但跟随刘邦征战,曾立下赫赫战功。

B.

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想借机谋反。

C.

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

在被发配蜀地途中,如果没有遇到吕后,彭越也许不会被诛被灭族,起码不会那么快。吕后为人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4)

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候策

②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③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子昂别传

卢藏用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之,召见问状。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时敕子昂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子昂体弱多疾,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嬴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选文有改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经史百家罔不  该:应该

B.

览其书而之    壮:认为……壮美,赞赏

C.

于忠义      激:激励

D.

哀号柴      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③以进士对策高第

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B.

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

C.

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

D.

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 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