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已经) B.既东封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去之。(离开) |
试题答案
B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的原因
旦日
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办
|
|
|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 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沛公安在?
3.翻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