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君臣不惠忠
B.是以仁者非之
C.越王击金而退之
D.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B.期山东为三处。
C.几何不从汝而也。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见其难为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汉军乃觉之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盘盘焉,囷囷焉②得养生焉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D.不忍杀之,以赐公。
小题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小题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7: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于吴(讲和)

D.

越人美女八人(打扮)

(2)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执其手与之谋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B.

暮寝思之

C.

位尊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

③今夫差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  ]

A.

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

A.

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

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经①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属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肃然。”
越王贞④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⑤国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赦原之,配流丰州,诸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邪?”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流所,复相与立碑颂狄君之德。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明经:唐代科举中一种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诸候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悬之象魏”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③繇(yóu):由。④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则天,失败自杀。⑤诖(guà):连累]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立本见而谢曰谢:道歉
B.仁杰孝友绝人绝:拒绝
C.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亏:破坏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杰为吏人诬告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然后以六合为家
【小题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狄仁杰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②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④仁杰奏之,请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小题4】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被人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做河南道黜陟使,查办此事后,称赞狄仁杰是没有被人发现的明珠。
B.狄仁杰对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郑崇质家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要派去戍守边境时,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颜力谏,严明执法,使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狄仁杰执法宽严有度,在越王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请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牵连犯罪的人及其家属,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为他立碑颂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经①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属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肃然。”
越王贞④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⑤国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赦原之,配流丰州,诸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邪?”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流所,复相与立碑颂狄君之德。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明经:唐代科举中一种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诸候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悬之象魏”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③繇(yóu):由。④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则天,失败自杀。⑤诖(guà):连累]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立本见而谢曰谢:道歉

B.仁杰孝友绝人绝:拒绝

C.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亏:破坏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违背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杰为吏人诬告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然后以六合为家

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狄仁杰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②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④仁杰奏之,请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4.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被人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做河南道黜陟使,查办此事后,称赞狄仁杰是没有被人发现的明珠。

B.狄仁杰对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郑崇质家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要派去戍守边境时,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颜力谏,严明执法,使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狄仁杰执法宽严有度,在越王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请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牵连犯罪的人及其家属,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为他立碑颂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经①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属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肃然。”
越王贞④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⑤国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赦原之,配流丰州,诸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邪?”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流所,复相与立碑颂狄君之德。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明经:唐代科举中一种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诸候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悬之象魏”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③繇(yóu):由。④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则天,失败自杀。⑤诖(guà):连累]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立本见而谢曰谢:道歉
B.仁杰孝友绝人绝:拒绝
C.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亏:破坏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杰为吏人诬告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
B.母老且病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然后以六合为家
小题3: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狄仁杰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②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④仁杰奏之,请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小题4: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被人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做河南道黜陟使,查办此事后,称赞狄仁杰是没有被人发现的明珠。
B.狄仁杰对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郑崇质家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要派去戍守边境时,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颜力谏,严明执法,使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狄仁杰执法宽严有度,在越王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请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牵连犯罪的人及其家属,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为他立碑颂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反以明经①举,授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见而谢曰:“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属仁杰令出,仁杰曰:“……陛下作法,悬之象魏②,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繇③是朝廷肃然。”

越王贞④称兵汝南事败,缘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⑤国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赦原之,配流丰州,诸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邪?”相携哭于碑下,斋三日而后行。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流所,复相与立碑颂狄君之德。

(《旧唐书·狄仁杰传》)

[注:①明经:唐代科举中一种主要科目。②象魏:古代天子、诸候宫门外的阙。制定了法律就在象魏上悬挂公布。“悬之象魏”就是公之于众的意思。③繇(yóu):由。④越王贞:太宗第八子,起兵反武则天,失败自杀。⑤诖(guà):连累]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立本见而谢曰              谢:道歉

B、仁杰孝友绝人              绝:拒绝

C、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      亏:破坏

D、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乖:违背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杰为吏人诬告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

B.母老且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今陛下以昭陟一株柏杀一将军    然后以六合为家

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狄仁杰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②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③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④仁杰奏之,请付法寺

⑤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被人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做河南道黜陟使,查办此事后,称赞狄仁杰是没有被人发现的明珠。

B.狄仁杰对朋友非常友善,得知郑崇质家有年老多病的母亲而要派去戍守边境时,主动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

C.狄仁杰敢于犯颜力谏,严明执法,使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司郎中王本立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狄仁杰执法宽严有度,在越王贞起兵反叛一案中,私下请求皇上赦免了那些牵连犯罪的人及其家属,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为他立碑颂德。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t4,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zu$)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
端:原因。
B.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
患:忧虑。
C.欲与疏远之臣左右之亲近
图:图谋。
D.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而起
资:理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源深女祸。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人欤?

B.能以小善人之意。

木直绳,輮以为轮。

C.盖其渐积而势使之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也。

D.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使三国各爱其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B.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C.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D.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4.选出与其它三项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大概这是由于他们掌管的事务易接近皇帝而且关系亲狎,他们的心性偏狭而且狠毒。

B.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君主的安危由宦官的喜怒所决定,祸殃灾难潜伏在宫廷内部。

C.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因而,后果最严重的,是丢了天下,其次就是丢了性命。

D.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女色的确能迷惑君主,但宫女不被君主宠幸且始终不能醒悟,那么,宦官所造成的祸殃也会波及到她们的头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D. 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B. 暮寝而思之

C. 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闻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分)

7.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4分)

8.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欲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仆口语遭遇此祸 

B.宋荣子犹然笑                    辩乎荣辱境     

C.搜国中三日三夜                  圣人不凝滞物                    

D.旬有五日后反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2.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一乡    比:合乎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       吓:恐吓

C.彼且乎待哉             恶:何          D.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给予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梁,庄子往见之

A.流俗之所也                       B.赭衣,关三木   

C.臣具以表                         D.固知死生为虚诞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御六气之辩                     B.虽趣舍万殊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5.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

高,十分可笑。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6.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分)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