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B.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踱之徒也。
C.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D.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能如是之从容。

  ③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不(  )  ②殒身不(  )  ③活(  )

2.(2分) 第一段中“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有恶意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

3.(3分) 第二段中连用三个“竟”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烈士们牺牲于徒手请愿,事实证明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而推动沉闷、落后、黑暗的社会使之有革命性的改变。

B.讽刺中国国民的麻木和愚昧,没有从刘和珍们的牺牲中吸取教训。

C.烈士牺牲已有一段时间,并没有改变原社会的“太平”光景,因此这种牺牲太不值得。

D.感叹于时间如流水,悲愤于社会现象没有改变。

5.对“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一句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

A.人类历史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这一次刘和珍们的流血牺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B.大量的木材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一小块煤,这同人类向前迈步的性质是一致的。

C.刘和珍们的徒手请愿,能获得的成果是极其微小的,正如那小块煤的形成一样,是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

D.人类历史前进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它与用大量的木材却只能形成一小块煤的情况十分相似;但赤手空拳去请愿是无助于历史前进的。

6.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主语是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7.第三段最后“意义就在于此”的“此”指代________。

8.第四段中“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苟活者觉得希望非常渺茫,无法实现。

B.即使苟活者也有所觉醒,从烈士身上看到了一些希望。

C.苟活者浑浑噩噩,觉得没什么希望。

D.苟活者也觉醒了,他们看到了希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能如是之从容。

  ③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不(  )  ②殒身不(  )  ③活(  )

(2) 第一段中“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有恶意的闲人”指的是________。

(3) 第二段中连用三个“竟”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烈士们牺牲于徒手请愿,事实证明不可能通过这种方法而推动沉闷、落后、黑暗的社会使之有革命性的改变。

B.讽刺中国国民的麻木和愚昧,没有从刘和珍们的牺牲中吸取教训。

C.烈士牺牲已有一段时间,并没有改变原社会的“太平”光景,因此这种牺牲太不值得。

D.感叹于时间如流水,悲愤于社会现象没有改变。

(5)对“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一句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

A.人类历史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这一次刘和珍们的流血牺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B.大量的木材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一小块煤,这同人类向前迈步的性质是一致的。

C.刘和珍们的徒手请愿,能获得的成果是极其微小的,正如那小块煤的形成一样,是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

D.人类历史前进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它与用大量的木材却只能形成一小块煤的情况十分相似;但赤手空拳去请愿是无助于历史前进的。

(6)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主语是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7)第三段最后“意义就在于此”的“此”指代________。

(8)第四段中“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苟活者觉得希望非常渺茫,无法实现。

B.即使苟活者也有所觉醒,从烈士身上看到了一些希望。

C.苟活者浑浑噩噩,觉得没什么希望。

D.苟活者也觉醒了,他们看到了希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诫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予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思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旨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霸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予;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农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农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         罔:陷害

B.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

C.谨庠序之教                                                   库序:古代的学校

D.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王:王位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之国也                B.①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②季氏将有事颛臾              ②天下可运

C.①龟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D.①刑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②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②家有老妪,尝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国君要爱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为国君以德服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

B.孟子认为仁爱的国君规定人民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就足够了,不必对人民进行礼义上的教育:等到人民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才能树立君主的威严。

C.比喻这种修辞格,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D.齐宦王的“不忍之心”,亦即“仁心”只及于禽兽,而没“有推恩”于百姓,他缺欠的是“仁术”,即没有爱护自己的百姓.其实他有能力去做,只不过他不去做罢了。因此对他来说,是“不为”,而非“不能”。

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②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D. 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B. 暮寝而思之

C. 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闻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分)

7.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4分)

8.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管理)

B.

贾人夏则皮(买,购入)

C.

遂使之行于吴(讲和)

D.

越人美女八人(打扮)

(2)

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执其手与之谋

[  ]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

B.

暮寝思之

C.

位尊无功,俸厚而无劳

D.

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3)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

③今夫差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  ]

A.

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

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

D.

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4)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

A.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

A.

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

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

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

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6)

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子胥①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②,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①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 ②上党之国:中原诸国。
小题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B.贾人夏则资皮(买,购入)
C.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D.越人饰美女八人(打扮)
小题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执其手而与之谋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B.暮寝而思之
C.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D.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没死以闻            ③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④吾妻之美我者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⑥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⑦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⑧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A.①④⑧/②⑦/③⑤⑨/⑥B.①⑧/②⑦/③⑨/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⑨/⑤⑦/④/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⑨
小题4:下列句子的类型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B.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   )
A.越王栖于会嵇山之后才开始寻求谋臣。
B.选文第一段,大夫种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越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以备用时。
C.伍子胥认为:吴越两国相邻,势不两立,不灭掉吴国,越国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D.吴王夫差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
小题6: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分)
小题7: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4分)
小题8: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早实以蕃:结实

B.致其性:尽

C.其培欲平:培土

D.有类橐驼者:这一帮人

2.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驼业种树”中“业”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句话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中“焉”是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3.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三段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继从种植的当与不当对比。

B.第四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D.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语言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8分)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3分)                      (《种树郭橐驼传》)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分)                         (《劝学》)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赤壁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