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不夺不餍——餍:吃饱 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遇到 C.愿闻其指——愿:愿意 D.先生之号则不可——号:所用的提法 |
试题答案
D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出,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1.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与“复引车还问侯生”中“引”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B.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C.相如引车避匿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3.与“今吾且死”中“且”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4.下边句子语译有误的一句是
[ ]
A.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译句:因此知道公子一定会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B.如姬资之三年
译句:如姬为这件事立意报仇已经三年
C.何功之有哉
译句:这样又有什么功劳呢
D.侯生乃屏人间语
译句:侯生就叫旁人走开,悄悄地对公子说。
5.下列对本段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段主要是写侯赢为信陵君精心谋画,献计献策的过程。
B.这一段还写侯赢知公子必返更表现了他胸有韬略,遇事冷静,破秦救赵的计谋已成竹在胸。
C.这一段又写侯赢对如姬的人物性格了解深刻,分析如姬必能报答公子。这是救赵的一条万全之策。这样,形势豁然开朗。
D.这一段也写信陵君当初决心大,领门客前往,欲与秦军作战,后又返回,表明信陵君做事优柔寡断,不能坚持到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忤:违背 |
C.不往,曾衔之衔:怀恨 |
D.众咸壮之壮:豪壮 |
A.①澄之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
B.①舒为万里纪纲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3分)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忤:违背 |
C.不往,曾衔之衔:怀恨 |
D.众咸壮之壮:豪壮 |
A.①澄之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
B.①舒为万里纪纲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3分)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重其忠亮重:敬重 |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忤:违背 |
C.不往,曾衔之衔:怀恨 |
D.众咸壮之壮:豪壮 |
A.①澄之奔败也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
B.①舒为万里纪纲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3分)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韩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有删减)
1.下列各句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延霁云坐——延:请。
B.此矢所以志也——志,作标记。
C.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常:常常。
D.因乱抽他帙以试——帙:书套,这里指书。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 )
A.①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②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B.①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C.①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①城陷,贼以刃胁降巡②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南霁云和张巡高尚品质的一组是( )
①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②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③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④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⑤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⑥汝勿怖,死,命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为( )
A.南霁云请援兵一节,作者把南霁云放在贺兰进明嫉妒张巡的功绩,而又企图强留南霁云的矛盾中,展示南霁云忠义、慷慨、愤激的鲜明性格。
B.南霁云就义一节,将南霁云和张巡放在一起互相映衬,显示了两位英雄精神的契合;而张巡的忠义严肃,南霁云的临危不惧、慷慨爽朗,又各具个性。
C.作者从转述跟随过张巡的于嵩的话人手,用叙家常话一般的口吻,通过几个细节,使张巡聪明博学、才思过人、爱憎分明的特征十分鲜明,使张巡的形象更加丰满。
D.第二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许远的性格、外貌、出生年月以及于嵩的有关逸事。所用材料虽然不像第一段那样集中完整,但作者娓娓道来,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洿:深
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D.王无罪岁/罪:违犯法律的行为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②蟹六跪而二螯
C.①王道之始也 /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衣帛食肉
D.填然鼓之
4.下列对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①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认为合理的发展生产,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才是实行仁政的开端。
B.文段②中孟子阐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认为不仅要使民生有保障,还要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才能使民心归顺。
C.文段③中孟子运用对比手法揭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用类比手法反驳了统治者推卸责任的行为,从而巧妙的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D.在这三段文字中孟子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他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称王天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