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加粗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义,人之正路
D.万物皆备于我矣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永恒的《蒙娜•丽莎》

①去夏访巴黎卢浮宫,得摩挲《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这是我生平一件最快意的事。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达•芬奇的这幅半身美人肖像纵横都不过十几寸,可是她的意蕴多么深广!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特殊精神都在这一幅画里表现无遗。我虽然不知佩特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从那轻盈笑靥里我仿佛窥见人世和谐静穆的意境。这种境界在贝多芬乐曲里,在《密罗斯爱神》雕像里,在《浮士德》诗里,也常隐约领略过,可是都不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深刻明显。

②我穆然深思,我悠然遐想,我想象到中世纪人们的热情,想到达•芬奇作此画时费四个寒暑的精心结构,想象到丽莎夫人临画时听到四周的缓歌慢舞,如何发出那神秘的微笑。

③正想得发呆时,这中世纪的甜梦忽然被现世纪的足音惊醒,一个法国向导领着一群四五十个男的女的蜂拥而来了。向导操很拙劣的英语指着说:“这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那些人照例露出几种惊奇的面孔,说出几个处处用得着的赞美的形容词,不到三分钟又蜂拥而去了。一年四季,人们尽管川流不息地这样蜂拥而来蜂拥而去,丽莎夫人却时时刻刻在那儿露出你不知道是怀善意还是怀恶意的微笑。

④从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回想到《蒙娜•丽莎》的作者,我登时产生一种不调和的感触,从中世纪到现世纪,这中间有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中世纪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飞快,现在坐飞艇不用几十分钟就可走几百里了。中世纪的著作家要发行书籍须得请僧侣或抄手抄写,一个人朝于斯夕于斯的,一年还不定能抄完一部书,现在大书坊每日可出书万卷,任何人都可以出文集诗集了。中世纪许多书籍是新奇的,连在近代,以培根、笛卡儿那样渊博,都没有机会窥亚理斯多德的全豹,近如包慎伯,三四十岁时才有一次机会借阅《十三经注疏》。现在图书馆林立,贩夫走卒也能博通上下古今了。中世纪画《蒙娜•丽莎》的人须自己制画具自己配颜料,作一幅画往往须三年五载才可成功,现在美术家每日可以成几幅乃至于十几幅“创作”了。中世纪人想看《蒙娜•丽莎》须和作者或他的弟子有交谊,真能欣赏他,才能侥幸一饱眼福,现在卢浮宫好比十字街,任人来任人去了。

⑤这是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据历史家说,我们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得多了。话虽如此说,我对着《蒙娜•丽莎》和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终不免有所怀疑。

⑥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我们已没有从前人的呆气,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⑦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如果从纽约到巴黎还像从前乘帆船时要经许多时日,冒许多危险,美国人穿过卢浮宫决不会像他们穿过巴黎香谢里雪街一样匆促。

⑧现代人所谓“效率”以外究竟还有其他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么?拿法国理姆、亚眠各处几个中世纪的大教寺和纽约一座世界最高的钢铁房屋相比较,或者拿一幅湘绣和杭州织锦相比较,便易明白。最高的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注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乃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即使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节选自朱光潜《永恒的〈蒙娜丽莎)》有改动)

1.作者认为“第一流美术作品”的共性是                                 (2分)                                  

2.第②段写作者的“深思”“遐想”有什么作用(2分)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6分)

A.文中两次出现的“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都是指中世纪和现世纪在生活和创作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

B.第④段借助大量的对比,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上,越是条件差、效率低就越可能出精品。

C.“创作”一词加了引号,颇含讽刺意味,表明现时代有许多草草完成的作品,其质量令人堪忧。

D.对历史家所谓“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表示“怀疑”,原因是现代人并没有创作出《蒙娜丽莎》般的伟大作品。

E.第⑥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示作者认为现代人轻浮粗率,难成大器。

F.作者欣赏的是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景仰的是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4.作者反对现代人过分强调的“效率”,他认为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2分)

                                                                           

                                                                           

5.根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写一段介绍《蒙娜丽莎》的文字(不超过60字)(3分)

                                                                            

                                                                           

                                                                           

6.“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举例加以阐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明年,丞相薨

B.

吾与汝俱少年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

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3)

指出对《陈情表》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

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

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

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

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选择加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便可公姥

B.堂上阿母

C.有第三郎

D.幸可广

(2)选择“相”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

[  ]

①儿已薄禄相

②会不相从许

③及时相遣归

④相见常日稀

⑤还必相迎取

⑥好自相扶将

⑦嬉戏莫相忘

⑧仰头相向鸣

⑨六合正相应

⑩怅然遥相望

誓天不相负

黄泉下相见

A.①⑦/②③④⑧⑩/⑤⑥⑨

B.①/②③⑤⑦⑩/④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D.①⑤/②④⑥⑩/③⑦⑧⑨

(3)选择与“自名秦罗敷”中“自”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举动自专由

B.我自不驱卿

C.自君别我后

D.自可断来信

(4)选择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

①终老不复取

②伏惟启阿母

③箱帘六七十

④摧藏马悲哀

⑤幸复得此妇

⑥泪落便如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⑤⑥

(5)选择“区区”意义相同的两句

[  ]

A.何乃太区区

B.感君区区怀

C.此人非他,正是区区

D.何异于以区区之羊投群狼

(6)选择加粗词古今义不同的项

[  ]

A.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C.结发同枕席

D.本自无教训

E.槌便大怒

F.叶叶相交通

G.卿可去成婚

H.小姑始扶床

I.举动自专由

 

(7)选择下列加粗词语与“会不相从许”中“从许”用法不相同的项

[  ]

A.逼迫有阿母

B.其日牛马

C.仍更被驱遣

D.女行无偏斜

E.我有亲父母

F.昼夜勤作息

(8)选择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表明了他们夫妻感情很深。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在惟孝为上的封建社会,他敢于为刘兰芝辩护,表明他有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精神。

C.“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表明他性格的软弱。

D.“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勾画出一位专横跋扈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9)《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写了松柏、梧桐,枝枝叶盖,鸳鸯双飞,夜夜长鸣。这样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男女主人公生不能偕老,死却不分离。这种大团圆的结尾,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寄托了人们的哀思。

B.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联类夫妻分离的方法,富有民族特色。

C.这种浪漫的色彩,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人们的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的否定。

D.这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选择加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便可公姥

B.堂上阿母

C.有第三郎

D.幸可广

(2)选择“相”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

[  ]

①儿已薄禄相

②会不相从许

③及时相遣归

④相见常日稀

⑤还必相迎取

⑥好自相扶将

⑦嬉戏莫相忘

⑧仰头相向鸣

⑨六合正相应

⑩怅然遥相望

誓天不相负

黄泉下相见

A.①⑦/②③④⑧⑩/⑤⑥⑨

B.①/②③⑤⑦⑩/④⑥⑧⑨

C.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

D.①⑤/②④⑥⑩/③⑦⑧⑨

(3)选择与“自名秦罗敷”中“自”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举动自专由

B.我自不驱卿

C.自君别我后

D.自可断来信

(4)选择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

①终老不复取

②伏惟启阿母

③箱帘六七十

④摧藏马悲哀

⑤幸复得此妇

⑥泪落便如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⑤⑥

(5)选择“区区”意义相同的两句

[  ]

A.何乃太区区

B.感君区区怀

C.此人非他,正是区区

D.何异于以区区之羊投群狼

(6)选择加粗词古今义不同的项

[  ]

A.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C.结发同枕席

D.本自无教训

E.槌便大怒

F.叶叶相交通

G.卿可去成婚

H.小姑始扶床

I.举动自专由

 

(7)选择下列加粗词语与“会不相从许”中“从许”用法不相同的项

[  ]

A.逼迫有阿母

B.其日牛马

C.仍更被驱遣

D.女行无偏斜

E.我有亲父母

F.昼夜勤作息

(8)选择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表明了他们夫妻感情很深。

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在惟孝为上的封建社会,他敢于为刘兰芝辩护,表明他有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精神。

C.“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表明他性格的软弱。

D.“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勾画出一位专横跋扈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9)《孔雀东南飞》的结尾写了松柏、梧桐,枝枝叶盖,鸳鸯双飞,夜夜长鸣。这样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男女主人公生不能偕老,死却不分离。这种大团圆的结尾,寄寓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寄托了人们的哀思。

B.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联类夫妻分离的方法,富有民族特色。

C.这种浪漫的色彩,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人们的愿望;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的否定。

D.这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师说》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拜师向老师求教。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他们的才智比起圣人来差得很远。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自己,则以从师为耻辱,令人困惑。

D.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愚人成为愚人的根源,不都是出在这里吗?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语句的意思(注意调整语序)

【原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讲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提倡”和“反对’这两个方面概括上面文字的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