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于我浮云
③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④君子无终食间违仁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文言文阅读赏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

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

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

金石可   镂:雕刻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

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

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5)

对下列横线上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

学(鼓励,勉励)  中(圆规)  槁(晒干)

B.

绳(合乎)     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

砺(接近)     就(磨刀石) 参(验、检查)

D.

(多次)省     须臾(片刻)  博见(见得广)

(6)

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粗横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

A.

青,取之于,而青于

B.

蚓无爪牙之,筋骨之

C.

食埃土,饮黄泉

D.

木直中,輮以为轮

(7)

翻译以下句子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死者一洒之 比:替,为

B.

深耕易    耨:除草

C.

彼陷其民   溺:困境

D.

坚甲利矣   兵:士卒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天下莫强

有仁人在位

B.

①如之则可

②终继五国迁灭,

C.

①叟所知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

养其父母

②百姓皆王为爱也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句子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败于齐

B.

地方百里而可以

C.

税敛

D.

寡人

E.

抑王兴甲兵,士臣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粱惠王再三战败,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

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无刑,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这体现了其“养民”的思想。

C.

人民饱食暖衣之余,就要提高其教育水准,孟子提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这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方面——“教民”。

D.

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的分析得出:只有采取爱民行为的人才会无敌于天下。这不仅是指秦、楚、齐等国,其实也直指梁惠王。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搀扶。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者。
D.龟玉毁于
椟:匣子。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谁过与
③则修文德以来
④而在萧墙内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

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

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辞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

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

(5)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B.孔子主张财物均匀分配,上下和好相处,相安无事。

C.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D.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而近于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行列。
B.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搀扶。
C.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者。
D.龟玉毁于
椟:匣子。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夫子欲
②是谁过与
③则修文德以来
④而在萧墙内也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

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

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辞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

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

(5)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孔子批评了冉有口是心非、编造借口、不说老实话的两面派态度。

B.孔子主张财物均匀分配,上下和好相处,相安无事。

C.孔子主张以德服人,用礼乐教化人,实行仁义之政。

D.季氏攻打颛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鲁国国君削弱自己的权力。

(6)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而近于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