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死生,昼夜事也
②兄弟妻子离散
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②④⑧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父子之严,不可以;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俟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所欲       恣:放任。

B.

不忍挞惨其肌肤耳  楚:拷打。

C.

不可以狎       狎:轻忽。

D.

乘舆       拟:超过。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礼节之

②是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

①无教有爱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C.

①识者多有叔段、州吁

②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

勒麾下军士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3)

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自己的教育观点的一组是

①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②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③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④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⑤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⑥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⑤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之推把教育孩子看成每个家庭必须认真对待的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父母对孩子要威严慈爱,要及早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B.

颜之推用生病时要服用汤药、针灸来治病的比喻和魏夫人严厉教子的实例说明父母严格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

C.

颜之推认为,父亲对子女要有威严,主张父子不同居;子女对父母要爱护,在衣食起居方面要对父母关怀备至。

D.

齐武帝偏爱琅邪王,致使其骄横失节,后来因为索要新冰、早李而不得,就假传圣旨杀了宰相,最终被皇帝秘密处死。

(5)

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2)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己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己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干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  敌:敌人

B.

故常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

仲达出兵之     拒:抵御

D.

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势倾群臣下不忌    爽籁发清风生

B.

孔明移军至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

不觉其言之发     翳桑之饿人

D.

论者不此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

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

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

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痰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人
B.故常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之——拒:抵御
D.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势倾群臣下不忌——爽籁发清风生
B.孔明移军至——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翳桑之饿人
D.论者不此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 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万物殷富,政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同“崎岖”。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

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

人众车舆       舆:众多

D.

一家       由:如同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陆生说佗曰   将相欲移兵诛王

B.

伺者此觉知   今人有大功击之

C.

尉佗蹶然起坐  佗因稍以法诛秦置长史

D.

今其智反不能急 独籍杀汉军数百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躲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粗字词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俯仰左右,顾而

②遂书以其亭焉

③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

④以为莫己

⑤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⑥复道行空,不霁何

⑦能谤讥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⑧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  ]

A.

①⑦句中加粗字属于同一类型的词语活用

B.

③句中“按”是“按照”的意思;④句中“若”是“你”的意思

C.

②⑥句中加粗字属于同一类型的词语活用

D.

⑤⑧句中加粗词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

(2)

下列句子加粗字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此四君者,皆明智中信。

B.

而故老皆无在者,天下之平久矣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

C.

四方宾客所不至            道其风俗

D.

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        既得斯泉山谷之间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人乘船坐车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

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

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

文中说“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作者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欧阳修《丰乐亭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鲜有屈焉  屈:屈辱。

B.

鸠率僧旅  鸠:聚合。

C.

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遗其珍物  遗:赠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

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

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

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复还蜀。法成感之,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蔑傲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鲜有焉                         屈:屈辱。

    B.率僧旅                         鸠 :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其珍物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唯《易》乎                             指衣

天之苍苍,正色邪                       倚歌和之

遂得免                                 复还

风雨兴                                 且贰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