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奉宣室何年
②处涸辙犹欢
③宾主尽东南
④臣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敷。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炙,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①,病亦应除。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②,随手而差。……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耳。”

注:①壮:古时扎一针为一壮。②膈:穴位,在第七胸椎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兼通数   经:经脉。

B.

去辄愈   舍:丢弃,不要。

C.

其异   难:难处。

D.

膈    针:扎针。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华佗“医道高明”的一组是

①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④佗针膈,随手而差。

⑤佗恃能其厌食事,犹不上道。

⑥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  ]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华佗医术高超,治病时配合汤药,心中明白各种药物的分量与比例,不用称量就很准确。

B.

华佗对倪寻、李延两个症候一样的病人,却采用不同的处方,一个下泻,一个发汗。

C.

华佗被杀之前,拿出一本医书,交给狱吏,但狱吏不敢收藏,就偷偷地把它烧掉了。

D.

太祖患头痛病,召华佗来后,华佗认为不能一时治好,曹操以为华佗有意拖延病情,借以抬高自己。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2)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敷。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炙,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随手而差。……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大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大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耳。”

注:①壮:古时扎一针为一壮。②膈:穴位,在第七胸椎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兼通数  经:经脉。

B.去辄愈  舍:丢弃,不要。

C.或其异  难:难处。

D.佗膈  针:扎针。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华佗“医道高明”的一组是

[  ]

①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②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③即各与药,明旦并起。④佗针膈,随手而差。⑤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⑥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华佗医术高超,治病时配合汤药,心中把握着各种药物的分量与比例,不用称量就很准确。

B.华佗对倪寻、李延两个症候一样的病人,却采用不同的处方,一个下泻,一个发汗。

C.华佗被杀之前,拿出一本医书,交给狱吏,但狱吏不敢收藏,就偷偷地把它烧掉了。

D.太祖患头痛病,召华佗来后,华佗认为不能一时治好,曹操以为华佗有意拖延病情,借以抬高自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

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

文中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  ]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3)

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  ]

A.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④是指唐以后的人;

C.

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

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回答问题

颜回攫甑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选自《论语》)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子乎陈、蔡之间    穷:困窘,这里指包围

B.

食熟,孔子而进食    谒:拜请

C.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馈:喂,这里指向尊长进食

D.

者煤炱入甑中      向:介词,“对”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孔子穷陈、蔡之间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B.

①颜回索米,得爨之

②所信者目也,目犹不可信

C.

①所恃者心

②君子之至于斯,吾未尝不得见也

D.

①向煤炱入甑中

②知之不如好之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回攫甑”的故事发生在孔子及其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的那一段时期。

B.

颜回将饭做好以后,因为饥饿难当,便偷偷地吃了一口,然后请孔子进食。

C.

孔子看见颜回抓饭吃,于是便假装没看见,假托自己所做的梦含蓄地批评了颜回。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信者不疑,疑者不信”的原则,不能只凭表象判断是非。

(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颜回攫甑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选自《论语》)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子乎陈、蔡之间     穷:困窘,这里指包围

B.

食熟,孔子而进食     谒:拜请

C.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  馈:喂,这里指向尊长进食

D.

者煤炱入甑中       向:介词,对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孔子穷陈、蔡之间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B.

①颜回索米,得爨之

②所信者目也,目犹不可信

C.

①所恃者心

②君子之至于斯,吾未尝不得见也

D.

①向煤炱入甑中

②知之不如好之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回攫甑”的故事发生在孔子及其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的那一段时期。

B.

颜回将饭做好以后,因为饥饿难当,便偷偷地吃了一口,然后请孔子进食。

C.

孔子看见颜回抓饭吃,于是便假装没看见,假托自己所做的梦含蓄地批评了颜回。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信者不疑,疑者不信”的原则,不能只凭表象判断是非。

(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