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语古今异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C、阮籍猖狂
D、将有事于西畴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yù),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①爨:灶。②扃牖:关上窗户。
 (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移,顾视无可置者 案:书桌
B.大母余日 过:路过,经过
C.旧时栏楯,亦遂增 胜:美,光彩
D.后五年,吾妻来 归:女子出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庭 其制稍异
B.余稍修葺 庭中通南北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是 汝姊在吾怀,呱呱
D.垣墙周庭,当南日 久之,能足音辨人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既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愉悦之感,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与写。
B.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事小情真,曲尽其妙。
C.文章最后一段,由亭亭如盖的树想到了人,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
D.项脊轩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也是文章的描叙的重点。项脊轩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作者家族的兴衰,人事的变迁,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怀念之情。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想?”原曰:“弧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悲伤)

B.崧曰。(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见识)

D.君舍之。(就)

(2)下列句子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过其旁泣  子路拱

B.一则羡不孤  秦贪,负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简而笑李勃之陋也

D.当书相分  斧斤时入山林

(4)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于是就遂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时流辈咸之   推:推举。

B.

窜逐      罹:遭受。

C.

尚书礼部员外郎  转:调任。

D.

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旧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蕴骚人郁悼

同姓也

B.

下笔构思,古为侔

微斯人,吾谁

C.

柳州授禹锡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

宗元谓亲曰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与同辈七人俱贬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瘴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  ]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西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

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

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2)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3)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前弃生也。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④,不足以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xū,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用帛制成。③传:zhuàn,凭证。④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博士徐偃使风俗    行:巡察

B.

臣宜坚执锐      被:披、穿

C.

不足以一方之任    亢:对抗

D.

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羁:束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以辩博能属文闻郡中     ②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B.

复传,还当以合符      ②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C.

①此使者前弃繻生也      ②见犯死,重负国

D.

①军无横草功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终军年少时以口才好、知识广博而闻名,正因为他通晓《春秋》,才能发现徐偃解经的破绽,同时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B.

徐偃出使外国时,假托皇帝的命令,独断专行,事发后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最终承认自己有罪该死。

C.

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出谋划策,趋吉避凶。

D.

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可是由于南越宰相吕嘉不愿意归顺汉朝,出动军队杀害南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不幸遇难。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2)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瘗旅文
王阳明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蜙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早,遣人之,已行矣。                觇:探视,窥探
B、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疾速,这里指死亡
C、紫彪而乘文螭兮四                  骖: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
D、无为于兹墟兮!                     厉:厉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吏目云自京来                        求人可使报秦
B、不足,益以尔子与仆乎?                士不敢弯弓报怨
C、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宜欣然就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不及
D、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
4、吕思勉评价《瘗旅文》”自心情中流出,颇见真挚也”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真挚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达观随寓兮,莫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①,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②。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师子③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渍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三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

  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宋书-宗悫传》,有删节)

  注:①林邑:今古城,在越南中部;

  ②区粟城:地名,吉林邑国城名;

  ③师子:通“狮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不为乡曲所  称:称赞

B.

义恭悫有胆勇  举:选举

C.

文帝甚之  嘉:赞赏

D.

车骑大将军沈庆之  隶:隶属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个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宗悫勇武的一组是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

⑤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

⑥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  ]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

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

宗悫同乡庚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D.

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取林邑,而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5)

把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过其旁泣。

  子路拱立。

B.一则羡不孤。

  秦贪,负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陋也。

D.当书相分。

  斧斤时入山林。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