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故不我若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何陋之有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08年卢湾区模拟)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雪灾之年,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我们在欢乐、喜庆、团聚的时候,深深地感到这种欢乐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假如节前、节中没有各级领导的运筹帷幄,没有无数的抗灾勇士的英勇奋斗,没有无数的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作,打通冰封的道路,让众多的民众回到久别的家乡,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大雪冰封的日子里送来了光明和暖和,我们何以可能安坐在暖和的家中,享受阖家团聚的欢乐。

雪灾之年的春节,不仅难忘,也发人深省,教给了我们许多平时未必想到或者未必深刻领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体力劳动,更加尊重体力劳动者。

在自然灾难肆虐,造成无数的电网结冰倒塌、无数的道路冰封的时候,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画面是,崇山峻岭中电力工人在数十米高的铁塔上,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结冰的电网。最常见的画面是人们手持铁镐、铁铲或是木制的推雪板在铲除积雪。而最感人的画面是破冰的解放军战士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这些触动心灵的画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技术装备,但是人的双手、人的体力还是最基础的。在诡谲多变的大自然面前,现代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而克服这种脆弱性的法宝,就是人的体力、人的双手、人的聪明和勇气。正像电力部门的技术专家所说,手工除冰,看似原始落后,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却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办法。人类碰到各种非常事件,往往会把本来是常识的东西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即使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离开了许许多多平凡的依靠体力和双手的劳作,社会的正常生活是无法进行的。劳动创造世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连十九世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这样的贵族,都把体力劳动视为高贵而有益的事情,身体力行,手艺高超。

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些同志在强调智力和脑力劳动的重要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漠视了体力劳动的意义。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人把“劳动创造世界”这个平凡而重要的真理忘却了。君不见,有的理论家振振有词地声称,要发展就要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劳动。有的经济学家还大谈,只要有了货币,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买到?不要害怕粮食不够,石油不够,电力不够,只要有了货币,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至于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极低的价值,甚至只有负价值。这些高头讲章,反映出的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心态,似乎在当今时代,体力劳动已经失去重要意义,已经不再是高贵的事业,至多是“低层次的”事情。无怪乎,不少青少年说起未来追求,不是做富商、大腕,就是当大官,罕见想当体力劳动者的,不少人平时连家务劳动也不屑去做,“四体不勤”成了一件洋洋自得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正是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该改变一下这种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了。

如何改变?如何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让尊重劳动,尤其是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艰苦持久的努力。以笔者之见,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的公众舆论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多多弘扬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业绩以及他们对发展经济、保障百姓的生活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表彰劳动者的高贵的品格和感人事迹;同时还要敢于批评那些鄙视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不要再去张扬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第二,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纳入教育计划,尽可能让青少年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劳作,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家长也要把劳动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件使子女获得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目。

第三,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地把落实“体面劳动”的要求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让尊重体力劳动体现在制度上。同时,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时候,要切切实实地维护好体力劳动者的权益,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

1.文章认为今年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2分)

2.第三自然段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画面”在文中的作用是⑴                (3分)

3.文中说“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      。(2分)

4.文中所批评的“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具体表现为⑴            。(2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以雪灾之年的春节的“难忘”引出发人深省的道理,由表及里地展开阐述。

B.文中提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主要从体力劳动的重要作用的角度来加以论述。

C.文中以托尔斯泰为例,赞美劳动者的高贵品质。

D.“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

E.第四自然段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F.本文通过正反说理,以提出社会各界应做好的事情结束全文,表达了鲜明的观点。

6.有人说,同体力劳动相比,脑力劳动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使生活质量更高。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王学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每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在所划定的“折冲府”内,大部分农民都是兵,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是很陌生的。他们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反抗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到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处可见的戏曲映像。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随着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体参加的活动,人们半真半假地排演着戏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

“(《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作者还说,土匪们正是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12.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学史上最早期的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的痕迹。

C.《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

D.唐以前的朝代全农皆兵,唐代全兵皆农,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游民化。

E.从宋代开始,社会风气变为崇文抑武,普通百姓只能从通俗文艺中学习军事知识。

F.《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跟英国的侠盗罗宾汉有相似之处。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社会游民化”的是   (3分)

A.在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

B.在《水浒传》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C.义和团的仪式、宣传、言行、服饰等方面都明显受到通俗戏曲的影响。

D.阮大铖身为兵部尚书,参加誓师大典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

14.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现代流行语:“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哪些作用。 (4分)

15.根据文中所述,通俗小说对下层群众来说具体有哪些重要意义? (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感悟雪灾

雪灾之年,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我们在欢乐、喜庆、团聚的时候。深深地感到这种欢乐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如果节前、节中没有各级领导的运筹帷幄,没有无数的抗灾勇士的英勇奋斗,没有无数的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作,打通冰封的道路,让众多的民众回到久别的家乡,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大雪冰封的日子里送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何以能安稳地坐在温暖的家中,享受阖家团聚的欢乐。

雪灾之年的春节,不仅难忘,也发人深省,教给了我们许多平时未必想到或者未必深刻领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体力劳动,更加尊重体力劳动者。

在自然灾害肆虐,造成无数的电网结冰倒塌,无数的道路冰封的时候,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画面是,崇山峻岭中电力工人在数十米高的铁塔上,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结冰的电网。最常见的画面是人们手持铁镐、铁铲或是木制的推雪板在铲除积雪。而最感人的画面是破冰的解放军战士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这些触动心灵的画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技术装备,但是人的双手、人的体力还是最基础的。在诡谲多变的大自然面前,现代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而克服这种脆弱性的法宝,就是人的体力、人的双手、人的聪明和勇气。正像电力部门的技术专家所说,手工除冰,看似原始落后,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却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办法。人类碰到各种非常事件,往往会把本来是常识的东西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即使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离开了许许多多平凡的依靠体力和双手的劳作,社会的正常生活是无法进行的。劳动创造世界,这是颠朴不破的真理。连十九世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这样的贵族,都把体力劳动视为高贵而有益的事情,身体力行,手艺高超。

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些同志在强调智力和脑力劳动的重要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漠视了体力劳动的意义。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人把“劳动创造世界”这个平凡而重要的真理忘却了。君不见,有的理论家振振有词地声称,要发展就要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劳动。有的经济学家还大谈,只要有了货币。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买到?不要害怕粮食不够,石油不够,电力不够,只要有了货币.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至于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极低的价值,甚至只有负价值。这些高谈阔论,反映出的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心态,似乎在当今时代,体力劳动已经失去重要意义,已经不再是高贵的事业,至多是“低层次的”事情。无怪乎,不少青少年说起未来追求,不是做富商、大腕,就是当大官,罕见想当体力劳动者的,不少人平时连家务劳动也不屑去做,“四体不勤”成了一件洋洋自得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正是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该改变一下这种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了。

如何改变?如何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让尊重劳动,尤其是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艰苦持久的努力。以笔者之见,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的公众舆论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多多弘扬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业绩以及他们对发展经济、保障百姓的生活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表彰劳动者的高贵的品格和感人事迹;同时还要敢于批评那些鄙视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不要再去张扬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第二,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纳入教育计划,尽可能让青少年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劳作,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家长也要把劳动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件使子女获得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目。   

第三,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地把落实“体面劳动”的要求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让尊重体力劳动体现在制度上。同时,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时候。要切切实实地维护好体力劳动者的权益,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                                           

(《文汇报》2008年)

16.文章认为今年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自然段中所描述的一个个“画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7.文中所批评的“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具体表现为:(6分)

18.文中说“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以雪灾之年的春节的“难忘”引出发人深省的道理,由表及里地展开阐述。

B.文中提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主要从体力劳动的重要作用的角度来加以论述。

C.文中以托尔斯泰为例,赞美劳动者的高贵品质。   

D.“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

E.第四自然段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1分,共4分)
①驼业种树 (    )               ②其实害之  (    )
③故病且怠 (    )              ④其亦有类乎 (    )
2.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旦视而暮抚        B .字而幼孩
C .鸣鼓而聚之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官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故不我若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6.翻译下列语句: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分)
                                                                          
②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王学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史学与文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每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在所划定的“折冲府”内,大部分农民都是兵,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是很陌生的。他们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反抗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到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处可见的戏曲映像。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随着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体参加的活动,人们半真半假地排演着戏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

  “(《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作者还说,土匪们正是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1)

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

文学史上最早期的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的痕迹。

C.

《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

D.

唐以前的朝代全农皆兵,唐代全兵皆农,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游民化。

E.

从宋代开始,社会风气变为崇文抑武,普通百姓只能从通俗文艺中学习军事知识。

F.

《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跟英国的侠盗罗宾汉有相似之处。

(2)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社会游民化”的是

[  ]

A.

在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

B.

在《水浒传》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C.

义和团的仪式、宣传、言行、服饰等方面都明显受到通俗戏曲的影响。

D.

阮大铖身为兵部尚书,参加誓师大典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

(3)

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现代流行语:“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哪些作用。

(4)

根据文中所述,通俗小说对下层群众来说具体有哪些重要意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1分,共4分)
①驼业种树 (    )               ②其实害之  (    )
③故病且怠 (    )              ④其亦有类乎 (    )
【小题2】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旦视而暮抚        B .字而幼孩
C .鸣鼓而聚之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 .官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故不我若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小题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小题6】翻译下列语句: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3分)
                                                                          
②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题1分,共4分)

①驼业种树 (     )                ②其实害之   (     )

③故病且怠  (     )               ④其亦有类乎  (     )

下列“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旦视而暮抚         B .字而幼孩

C .鸣鼓而聚之          D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官理,非吾业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故不我若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剝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翻译下列语句: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②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小题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
【小题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小题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
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

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

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