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

  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注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注]无由接:智力达不到的意思。

(选自《吕氏春秋》)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愿仲父之无也      让:推让

B.

常之巫于死生      审:明察

C.

食不甘,宫不      治:治理

D.

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卫 下:投降

(2)

下列各组中加粗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易牙烹其子慊寡人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B.

①愿仲父无让也     ②余于仆碑,又乙悲夫古书不存

C.

①其父死不敢归苦    ②空中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D.

①虫流出户       ②臣城恐见欺王而负赵

(3)

下列各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齐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论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竖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

B.

齐桓公驱逐了易牙、竖刁等四人后便有了后悔之意,一方面对管仲的话进行了怀疑,一方面又召回了他们。

C.

易牙、竖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谋划了叛乱,齐桓公最终死在了在他们的囚禁中。

D.

尽管管仲有着深谋远虑,但是还是没能让齐桓公免于祸患,主要的原因在于齐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断。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②哓(xi1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往年得之友人所者  遗:赠送。

B.

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

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

是以好之而不  厌:满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

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

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

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