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臣以险(xìn)

夙遭凶(mǐn)

兄弟(xiān)

常在床(rù)
B.以微贱(wēi)责臣慢(bū)犹蒙育(jīn)宠命优(wò)
C.岂敢盘(huán)有所希(jì)西山(bó)除臣马(xiǎn)
D.奉圣朝(dài)过蒙拔(zhuó)门衰薄(zhà)茕茕立(jié)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

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5)

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寝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B.

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C.

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D.

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5)

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①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C.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_________________

(2)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民车,人未县官意,相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1)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大民车    籍:征用

B.

人未县官意   谕:告诉

C.

二事俱     寝:停止

D.

契丹知不可   夺:改变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治废田,救水患        威用其民

B.

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     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

但可施于无事日尔       括得地讼籍数十

D.

争盖三十里远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

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

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

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 ①解:解州,地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民车/籍:征用
B.人未县官意/谕:告诉
C.二事俱/寝:停止
D.契丹知不可/夺:改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治废田,救水患/威用其民
B.但可施于无事日尔/括得地讼籍数十
C.人言无及此,朕当思之/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今争盖三十里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
  泰始中,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
  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隆小将妄说,不可从也。”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隆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爵加秩各有差。
  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得猛士以武功——济:成就
B.陛下威德——禀:告诉
C.隆卒悉犀甲——被:穿着
D.赐爵加各有差——秩:俸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隆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隆以武吏托称愚客
②率之鼓行而西
③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④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
⑤后隆使夜到
⑥隆令军士皆负农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后,整个兖州没有人敢替他收尸,而马隆却异乎常人,其既勇且义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赞赏。
B.在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之时,马隆毛遂自荐,主动请命,招募勇士三千多人,转战千里,杀伤之敌数以千计。
C.平定河西之役,由于得不到马隆的消息,朝廷非常忧虑,等到马隆的使者回到朝廷,皇帝十分高兴,给予将士们不同的奖励。
D.南虏常常犯边,马隆凭借险要的地势,让战士假扮成耕田的农人,趁敌人懈怠时,一举击破了他们,在马隆任期内南虏不敢轻举妄动。
4.(1)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蚃,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蚃,音未详,人名用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以岁月/假: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虚实/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间道:从小路。
D.师泉州,击破国轩/次:处所。
2.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蚃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云长子澄,字道镇,少而好学。及康王薨,澄居丧以孝闻。袭封,加征北大将军。高祖时,蠕蠕犯塞,加澄使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蠕蠕遁走,又以氏羌反叛,除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文明太后引见澄,诫厉之,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德音闲婉,当为宗室领袖。是行驶之必称我意。卿但记之,我不妄谈人物也。”梁州氏帅杨仲显、婆罗、杨卜兄弟及符叱盘等,自以居边地险,世为山狡。澄至州,量表风俗,诱导怀附。表送婆罗,授仲显循城镇副将,杨卜广业太守,叱盘固道镇副将,自余首帅,各随才而用之,款附者赏,违命加诛,于是仇池帖然,西南款顺。加侍中,赐衣一袭、乘马一匹、以旌其能。

  后转征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甚有声绩。朝于京师,引见于皇信堂。高祖诏澄曰:“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此二人皆是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民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以示威。虽乖古式,合今权道,随时济世,子产为得。而叔向讥议,示不忘古,可与论道,未可语权。”高祖曰:“任城当欲为魏之子产也。”澄曰:“子产道合当时,声流竹素。臣既庸近,何敢庶几。今陛下以四海为家,宣文德以怀天下,季世之民,易以威伏,难以礼治。愚谓子产之法,犹应暂用,大同之后,便以道化之。”高祖心方变革,深善其对,笑曰:“非任城无以识变化之体。朕方创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耳。”(选自《魏书·任城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行驶之必我意

称:适合

B.以其能

旌:表彰

C.款附者赏

款附:按条款都服从

D.及康王

薨:称诸侯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乖古式

大风浪不能鸣也

B.封,加征北大将军

赐衣一

C.又氏羌反叛

旌其能

D.可与论

便以化之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产道合当时,声流竹素——子产合乎当时的规律,他的名声流传于民间。

B.但江外尚阻,车马未一——可是长江以南还未降服,车轨文字也未统一。

C.臣既庸近,何敢庶几——我既然如此平凡浅陋,怎么敢认为自已还可以呢。

D.澄至州,量彼风俗,诱导怀附——拓跋澄到了梁州,考察那里的民风民俗,诱导他们归附自己。

(4)以下六句话分编四组,全都表现任城王拓跋澄卓越才能的一组是

①德音闲婉,当为宗室领袖 ②道合当时,声流竹素 ③仇池帖然,西南款顺 ④量彼风俗,诱导怀附 ⑤宣文德以怀天下 ⑥大同之后,便以道化之

[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⑤⑥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拓跋澄因为守父丧而以孝道名闻天下,所以继承了王位,结果建功立业。

B.拓跋澄以武力平定了柔然、氏羌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及叛乱,受到文明太后称赞。

C.拓跋澄认为子产的做法,虽然北魏不能采用,但它合乎当时的规律,能随时济世。

D.拓跋澄赞成子产的做法,认为叙向不知变通,因而反对叔向的非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