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
B.无,无长无少
C.奈何取之锱铢,用之如泥沙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

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

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

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长毂八百乘霸诸侯  而此独钟名,何哉?

B.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  孰能讥之乎?

C.

水广鱼大,君明臣忠  竭诚吴越为一体

D.

遂出见之,授以为相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  ]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

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

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答:________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答:________

③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犹不能致其之所欲至矣      意:意料

B.

故绝江海者于船         托:托起

C.

欲霸王者托于          贤:好

D.

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长毂八百乘霸诸侯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

还也

C.

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

岳阳楼之大观也

D.

遂出见,因授以为相

其孰能讥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  ]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贤士。

B.

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

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之所欲至矣——意:意料
B.故绝江海者于船——托:托起
C.欲霸王者托于——贤:好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毂八百乘霸诸侯/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吾还也
C.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遂出见,因授以为相/其孰能讥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手下是否有贤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委而臣事襄子/质:作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臣闻明主不人之美/掩:遮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刺襄子/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残身苦形/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名成矣/无伯叔,终鲜兄弟
D.执问涂厕之刑人,豫让/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噪而相逐
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
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必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葬——克: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倜傥不羁,气节自许——梅曲为美,直则无姿
B.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之遇——独乐乐,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不售——位尊无功
3.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①奉谒,修书记②,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③。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④,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⑤。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⑤累息:累气。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病卒,延自临殡 寻:招致

B.

民常籴交趾 告:请求,要求

C.

龙丘先生躬德义 履:实行

D.

擅诛羌不先上 坐:由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延令铸作田器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

①父子宾客伏法五六人 ②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

①敬待师友之礼 ②作《师说》贻之

D.

①有原宪、伯夷节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任延敢于除暴安民。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B.

任延济困敬老。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和勉励。

C.

任延直言敢谏。他认为某些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

任延任地方官时注重发展生产。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掾吏白请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皆令诣学受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妊,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妻不下妊: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

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形容枯稿

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蛇行匍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引锥自刺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抵掌谈,赵王大说

  君将哀生之乎

C.当秦隆,黄金万镒为用

  虽我死,有子存焉

D.诸侯相亲贤兄弟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连骑,炫煌于道 ⑥清官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