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落霞共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B.惑而不从师,其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试题答案
D[ ]
B.惑而不从师,其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幕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骛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幕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骛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意:料想 |
B.他尚何恤哉恤:顾惜 |
C.人让其留物让:责备 |
D.汝梅脱又谢去脱:凋落 |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当时士人大多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
(1)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分)
译文:
(2)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
译文:
(3) 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3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
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意:料想 |
B.人让其留物让:责备 |
C.汝梅脱又谢去脱:凋落 |
D.间私谓其友曰间:有时 |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
D.作者认为历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分)
(2)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
(3)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