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多选
 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其不义又甚人人园圃窃桃李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试题答案

A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法官)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所阿
避:避免。
B.不其父。
私:偏袒。
C.自拘死。
当:判罪。
D.其罪下吏。
傅:附,归给。

(2)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B.杀人者,臣之父也。

C.故使为理。

D.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3)判断下列概括的对错,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

①石奢之父杀了人,被石奢追到。石奢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已死罪。拒绝楚王赦令,自刎而死。

(  )

②李离因下吏错听案情,误杀犯人,把自己囚禁起来自判死罪,不委过下吏,不接受晋文公对自己的开脱,自杀而死。

(  )

(4)石奢、李离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政,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法官)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所阿
避:避免。
B.不其父。
私:偏袒。
C.自拘死。
当:判罪。
D.其罪下吏。
傅:附,归给。

(2)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B.杀人者,臣之父也。

C.故使为理。

D.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3)判断下列概括的对错,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

①石奢之父杀了人,被石奢追到。石奢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已死罪。拒绝楚王赦令,自刎而死。

(  )

②李离因下吏错听案情,误杀犯人,把自己囚禁起来自判死罪,不委过下吏,不接受晋文公对自己的开脱,自杀而死。

(  )

(4)石奢、李离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逃离

   

食堂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说不出的拙扑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夜夜为人们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朝夕相处的同学,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开放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而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剧院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趣盎然而去,还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王维的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人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避现实的喧嚣,终逃脱不了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文中说,“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这“锋芒般锐利”具体指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根据文意,简述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2)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文章写对生活的态度,而头尾却都写到一棵树的风姿。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引用王维的诗《竹里馆》,意在说明只有勇敢、洒脱、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真正逃离生活,求得内心静美。

    B.“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正视生活,承受生活的艰难困苦,沉醉于生活,才能使生活变得丰美。

    C.作者规劝道:“与其逃离,不如归来。”这“归来”是指经过生活的磨砺,最终回到生活的原来位置。

    D.作者认为,生活的寂寞源于内心的寂寞,只有沉醉生活,才不会感到生活的寂寞。

    E.文章题为“逃离”,在叙述种种逃离之中,都揭示出生活不可逃离,进而表明“只有正视生活、沉醉生活,才能创造生活美”的中心思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其后1~4题。

邵燕祥

  报载:日本中村建筑公司计划在美国的纽约或芝加哥建一座高1950米的楼,此楼设想有700层,内装三节快速电梯,从底楼到顶层需20分钟。预计将耗资3250亿美元。

  如果没有巨资,尤其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生产技术),这样一座高层建筑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惟想象,而且可能付诸实现了。

  新闻标题做得好:《楼高可摘星》。我们过去的楼名也有叫“摘星”之类的,不过是一种想象;现在说此楼可以摘星,同称高楼为摩天大厦一样,也仍然是一种修辞,诗意的形容,却并不觉得夸张了。楼高或许无止境,人的身高不过昂藏七尺,从人的水平视野望去,不用说拟建的这座700层高楼,即使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芝加哥希尔斯大厦,以及汉考克大厦,仰望也已是名副其实的耸入云天,那云气时常缭绕在楼头甚至楼腰。遥想来日,将会有低层掩在雨帘雾幔中,而高层翘首碧空艳阳下的景观。

  这是现代化的风景线。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从《文选》的赋、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有多少关于楼馆的描写。“满楼红袖招”多么旖旎,“独倚望江楼”多么凄清,前者大概高不过两层,后者也许只是江边的吊脚木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我想只存在于游子的凝望之中,从那望不断的云山,一片虚无缥缈之中幻出了思妇的“明月楼”吧。然而这些诗句,不因它写到的绣楼其实或只是寻常百姓家那清瓦粉墙一窗如洞的丈许危楼而减色,因为情是真的,使你不觉其夸饰,并且相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楼也罢,路也罢,在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符号罢了,与高楼相类,“深院”“幽径”也莫不如此。艺术夸张从艺术情趣漫漶到生活情趣中去,也许这就是一些纵谈中国文化的学人们好说的,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

  然而世界上有了真正的高楼大厦,中国大地上也开始有了完全用现代建筑材料营造的高楼大厦。只是在诗歌或其他文学样式中还没有产生相应的作品,无论就其宏伟或玲珑,神秘或深窎,就像过去那些不仅与旧时楼阁的建筑艺术相称,而且在艺术荚上容或超过了实际建筑物的诗词曲一样。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但我总难相信伴随现代建筑的只能有《大酒店》,更难相信大酒店一类场景中只有情欲、暗算、开打和侦破的题材。

  这里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时性发展的问题吗?中国古代写楼所达到的水平,比起建楼的水平,是高出一筹的:金谷园固然豪富,但绿珠所坠的楼,也顶多两三层吧?

  注释 ①漫漶:本指文字图画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这里是浸润融合的意思。②深鸾:深远。③金谷园:晋代巨富石崇,建园于洛阳的金谷,楼台池馆富丽堂皇。石崇有一歌妓名为绿珠,善吹笛。石崇遭捕杀时,绿珠跳楼而殒。

(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切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所引关于外国建造1950米高、700层高楼的新闻,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自然地引出话题。

B.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呼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诗歌作者,向古代诗歌学习,要写出与当今建楼艺术相媲美的诗歌来。

C.艺术的夸张是一种情趣,不能太计较其真实性,因此古诗词中的“高楼”“深院”“曲径”都是形象的符号,实际未必有多“高”多“深”多“曲”。

D.本文引用古诗名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形成了和现代诗歌的鲜明对比,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E.从文章结尾一句话的语气看,绿珠所坠的楼不会是巍峨的名楼;但历代咏叹绿珠殒命的诗文却为人称道,具有很高的水平。

(2)作者对描写楼馆之高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觉其夸饰”,对现在用“摘星”“摩天”表述高楼之高也“不觉得夸张”,作者这两种认识的根据各是什么?

(3)作者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对“陋室”这类词有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对表达本段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五段说:“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这个疑虑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怎样的思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其后1~4题。

邵燕祥

  报载:日本中村建筑公司计划在美国的纽约或芝加哥建一座高1950米的楼,此楼设想有700层,内装三节快速电梯,从底楼到顶层需20分钟。预计将耗资3250亿美元。

  如果没有巨资,尤其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生产技术),这样一座高层建筑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不惟想象,而且可能付诸实现了。

  新闻标题做得好:《楼高可摘星》。我们过去的楼名也有叫“摘星”之类的,不过是一种想象;现在说此楼可以摘星,同称高楼为摩天大厦一样,也仍然是一种修辞,诗意的形容,却并不觉得夸张了。楼高或许无止境,人的身高不过昂藏七尺,从人的水平视野望去,不用说拟建的这座700层高楼,即使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芝加哥希尔斯大厦,以及汉考克大厦,仰望也已是名副其实的耸入云天,那云气时常缭绕在楼头甚至楼腰。遥想来日,将会有低层掩在雨帘雾幔中,而高层翘首碧空艳阳下的景观。

  这是现代化的风景线。我们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从《文选》的赋、唐宋诗词,到明清小说,有多少关于楼馆的描写。“满楼红袖招”多么旖旎,“独倚望江楼”多么凄清,前者大概高不过两层,后者也许只是江边的吊脚木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我想只存在于游子的凝望之中,从那望不断的云山,一片虚无缥缈之中幻出了思妇的“明月楼”吧。然而这些诗句,不因它写到的绣楼其实或只是寻常百姓家那清瓦粉墙一窗如洞的丈许危楼而减色,因为情是真的,使你不觉其夸饰,并且相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楼也罢,路也罢,在这里只是一个形象的符号罢了,与高楼相类,“深院”“幽径”也莫不如此。艺术夸张从艺术情趣漫漶到生活情趣中去,也许这就是一些纵谈中国文化的学人们好说的,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

  然而世界上有了真正的高楼大厦,中国大地上也开始有了完全用现代建筑材料营造的高楼大厦。只是在诗歌或其他文学样式中还没有产生相应的作品,无论就其宏伟或玲珑,神秘或深窎,就像过去那些不仅与旧时楼阁的建筑艺术相称,而且在艺术荚上容或超过了实际建筑物的诗词曲一样。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但我总难相信伴随现代建筑的只能有《大酒店》,更难相信大酒店一类场景中只有情欲、暗算、开打和侦破的题材。

  这里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时性发展的问题吗?中国古代写楼所达到的水平,比起建楼的水平,是高出一筹的:金谷园固然豪富,但绿珠所坠的楼,也顶多两三层吧?

  注释 ①漫漶:本指文字图画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这里是浸润融合的意思。②深鸾:深远。③金谷园:晋代巨富石崇,建园于洛阳的金谷,楼台池馆富丽堂皇。石崇有一歌妓名为绿珠,善吹笛。石崇遭捕杀时,绿珠跳楼而殒。

(1)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切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所引关于外国建造1950米高、700层高楼的新闻,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兴趣,自然地引出话题。

B.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呼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诗歌作者,向古代诗歌学习,要写出与当今建楼艺术相媲美的诗歌来。

C.艺术的夸张是一种情趣,不能太计较其真实性,因此古诗词中的“高楼”“深院”“曲径”都是形象的符号,实际未必有多“高”多“深”多“曲”。

D.本文引用古诗名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形成了和现代诗歌的鲜明对比,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E.从文章结尾一句话的语气看,绿珠所坠的楼不会是巍峨的名楼;但历代咏叹绿珠殒命的诗文却为人称道,具有很高的水平。

(2)作者对描写楼馆之高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觉其夸饰”,对现在用“摘星”“摩天”表述高楼之高也“不觉得夸张”,作者这两种认识的根据各是什么?

(3)作者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毕竟也已远远大于盆景了。”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对“陋室”这类词有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对表达本段中心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五段说:“莫非现代化真是诗歌之敌吗?”这个疑虑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怎样的思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大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拆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重点维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①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1)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2)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3)必须更换”,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在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勘察柱子是否糟朽时,普遍的现象是,工程涉及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的常见检查方式,会使许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所以,应采取钻探等一些更科学的办法,尽量减少因对古建筑的修缮而给文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修缮方案中,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查清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说明结构的安全状况,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选用维修木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即使修缮时木料含水率符合要求,但修复中由于施工和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二次含水率超标的问题。所以不要只看木材表面干了就进行油饰封护,应该恢复隔年开春油饰这种好的传统,以确保古建筑百年大计。
注解:①落架:将建筑各部件按照严格顺序拆下,然后再按拆时顺序逐一组装的维修方法。
【小题1】据《北京日报》报道,举世瞩目的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具体项目有:墩接、修补腐朽的木柱;更换破碎琉璃瓦、恢复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装饰构件;复原外檐彩画……从上述描述来看,这一工程最接近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工程?

A.抢险加固
B.维护保养工程
C.一般性维修工程
D.重点维修工程
【小题2】下列对第二段划线语句中三处“规范”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1)与(2)不同,(2)与(3)相同。
B.(1)(2)(3)都相同。
C.(1)与(2)相同,(2)与(3)不同。
D.(1)(2)(3)都不相同。
【小题3】作者所强调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以下哪种操作误区?
A.维修工程中,木制构件的更换量往往过大。
B.勘察柱子时,对柱子包砌的拆开范围过大。
C.制定方案时,对糟朽细节未做详细的勘查。
D.常选用含水率较高的木制构件,埋下隐患。
【小题4】从全文看,修缮从哪些方面给古建筑带来损失?请分条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新文学运动的四兄弟:新诗、小说、散文、戏剧,同气连枝,而各有炎凉际遇。文苑春秋,也像世俗门庭,散文一支,似乎门楣偏低,矜贵不如新诗,显赫不如小说,风光不如戏剧,却也独树一帜,别有一番清华气象。“五四”一代的前辈朱自清,说“散文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刘知几揭作史三长:才、学、识。章学诚认定三者得一不易,兼三尤难,而更增一德字。袁枚以为写诗也须三长,而识为最先。王国维倡言文学二原质,曰景曰情。当代董桥说,散文须学、识、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综合诸家,神而化之,当可得散文三味。

   《中华散文名家名作》这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给读者提供了多维的欣赏空间。读者一可以鸟瞰:通读全编,纵览全局,宏观散文世界的发展变化。人文世态的冷暖浮沉,时代潮流的推荡磨洗,也可以由此略见端倪。二可以平视:和素昧平生的作家一一相对,如倾肺腑。文心不同,各如其面,有的渊博,有的深秀,有的严峻,有的真挚,有点隽爽,有的风趣,有的娴雅,有的自然。三可以凝睇:心领神会,赏析美文之美,美在何处?大概离不开体貌、风神、襟怀、素质这些着眼点。而所有这一切,全部体现与抽象的文字符号。司空图品诗,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这句名言,只宜意会,不可粘滞。因为文学的建筑材料只能是文字。要做到韵外有致,弦外有音,也只好通过文字的诱发暗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功高北斗,缺点在于没有把白话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确区分。艺术性的白话文,不能以“明白如话”自给自足,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有味,能静能动能歌能舞,善达意,善表情。“五四”至今,白话文成熟到什么程度,大可在散文测量深浅。四可以远眺:看纸上烟云,字里风涛。散文家的心声常和时代的声音互相呼应,从散文的兴衰中,可以隐然看到一代的政治史、思想史、风俗史、心灵史。五可以浏览:工余无聊,假日休闲,枕边案头,窗前灯下,随兴所至,信手翻阅,是最有味有益的消遣。

(节选自柯灵《散文欣赏的多维空间》,略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作者认为现代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与新诗、小说、戏剧存在高下的分别。

B.综合刘知几、章学诚、袁枚、王国维、董桥诸家的见解,领悟其精义并灵活运用于实践,可得散文三味。

C. 由于作家个性追求不同,入选的散文风格各异,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在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

D. 从“五四”至今的散文可以看出白话文日臻艺术化,艺术的白话文善达意,善表情,有声有色,有光有味。

E. 选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散文的地位和特点,又为读者介绍了散文欣赏的多维视角。

 作者认为《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为读者提供了五维的欣赏空间,其中第一维指的是“了解时代世态变化”,请概括其他四维的内容。(4分)

答:                                                                         

                                                                             

                                                                             

 作者引述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名言,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见解?(3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①R&B和古典,这两个原本格格不入、毫无交集的名词和音乐形式,在21世纪居然被完美统一地结合起来,而且,并不像很多流行的元素一样转瞬即逝,它的生命力时至今日还如此旺盛,且大有无休无止、持续蔓延的趋势。

    ②R&B,一种源于美国的音乐形式,经过王力宏、陶、周杰伦等音乐天才的重新领悟和打造,曲调更加舒缓、优美,更具中国特色。有人分析说R&B曲风的流行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现代人压力的日益增大、需要发泄的状态,不管原因何在,在这个时代,R&B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③古典,一个丰富的代名词,它可以代表古典音乐,古典文化。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类从远古逐渐进化到现代的过程中,不断诞生的生活方式、耕种工具、文字、神话、建筑、美术、宗教、音乐……都可以认为是不同时期和地域文化代表。其中的古典音乐不仅包括诸如李斯特、肖邦等国外知名大师的作品,还包括中国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民族戏曲等等。在今天,各种古典元素融入以R&B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中,实在应该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记录了人类进程的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绝对可以承载流行,“古典”绝对有实力和现代文明一较高下,尤其在音乐领域。目前R&B和古典结合,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④R&B曲风搭配古典歌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作家方文山。方文山的古典文化底子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但熟识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对于古典文字的驾驭也颇有造诣。从某种程度来讲,《东风破》可以说是周杰伦的转折之作,此前的大多数作品都可以说是另类怪异的,这首旋律较为舒缓的R&B作品搭配形同中国古典诗词的歌词,让周杰伦的支持者剧增。在周杰伦的作品中,《爱在西元前》、《娘子》、《止战之殇》、《夜曲》、《发如雪》,歌词都透着浓厚的古典气息。凭借一首《江南》红遍大江南北的林俊杰,吃到了中国风的甜头。还有内地歌手胡彦斌,在《红颜》之后又推出新歌《皇帝》从整首歌的创作来讲,都属上乘之作。

    ⑤                  。古典钢琴作为古典曲风的代表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周杰伦从小学古典钢琴,他的偶像是有“钢琴诗人”之称的肖邦,在专辑《11月的肖邦》的第一主打歌《夜曲》中,周杰伦用古典乐的底子结合流行元素,选用了弹奏肖邦夜曲的方式为自己伴奏。王力宏自幼学习古典音乐,19岁以首张专辑《情敌贝多芬》出道。其流行音乐的创作就有古典乐的底子,如在专辑《永远的第一天》中,他和了很多古典乐的小技七,其中一首为《感情是舞台》,他就以马勒为对象,在编曲中大胆用了《第四号交响曲》其中一个乐句。从《心中的日月》开始,古典元素更得到彰显,他大胆运用中国古代的五音阶“宫商角       羽”的创作方法,还尝试演奏中国古典乐器陶埙。

    ⑥                  。前些年还有不少戏曲界的大师们为如何振兴中国的国粹而忧虑,殊不知若干年后中国古老的戏曲已经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悄然进入了流行音乐的领域。虽然戏曲并没有独立的存在,但是戏曲的元素却被广泛的应用开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R&B拯救了濒临消亡的戏曲,让中国的国粹可以更加广泛地被大家传唱和喜爱。有“R&B教主”之称的陶在《Susan说》的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元素,歌词源于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苏三起解》,陶还在歌曲中间加入了京剧的唱段。周杰在新歌《霍元甲》中也开始尝试京剧唱法。

    ⑦现在,歌坛小辈们也已经受到影响,发现了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的奥妙所在,并争相尝试。华研旗下新人Tank和S.H.E.成员之一的Selina跨刀对唱的《独唱情歌》中,两人也纷纷尝试了京剧唱法,虽说在京剧的演唱技巧上尚嫌稚嫩,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中国戏曲渗透的影响力不可谓不深远。

    ⑧目前R&B、嘻哈歌曲开始越来越多地引用古典因素,除了在听觉上满足人们的审美疲劳,增加了歌曲的内涵外,的确也是对中国以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弘扬。古典文化的确还具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空间,只要真正投入进去,它会赋予人们在现代社会无法找寻的文化。也许有一天,R&B曲风不再成为时尚流行的代名词,但“古典”元素应该还是会以各种方式体现出它的生命力。

1.在第⑤段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音阶:宫商角       羽(1分)

2.文章第④段列举多个音乐人例子的用意是                 (3分)

3.对“R&B”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R&B代表了时尚流行,以后就不一定代表得了。

    B.R&B和古典的结合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C.R&B对古典的挖掘已经非常完美。

    D.R&B引用古典因素增加了歌曲的内涵,歌曲上乘、深受好评。

4.联系全文,在第⑤段和第⑥段的空格处各填上一句概括R&B 和古典结合类型的句子。(3分)

5.根据文章,简述R&B和古典的结合对古典音乐产生的影响,并简单说说你对作者所说的影响的看法。(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拆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重点维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1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2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3必须更换”,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在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勘察柱子是否糟朽时,普遍的现象是,工程涉及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且常见的检查方式,会使许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的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所以,应采取钻探等一些更科学的办法,尽量减少因对古建筑的修缮而给文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修缮方案中,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查清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说明结构的安全状况,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选用维修木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极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即使修缮时木料含水率符合要求,但修复中由于施工和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二次含水率超标的问题。所以不要只看木材表面干了就进行油饰封护,应该恢复隔年开春油饰这种好的传统,以确保古建筑百年大计。

注解:落架:将建筑各部件按照严格顺序拆下,然后再按拆时顺序逐一组装的维修方法。

1.据2006年3月29日《北京日报》报道,举世瞩目的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具体项目有:墩接、修补腐朽的木柱;更换破碎琉璃瓦、恢复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装饰构件;复原外檐彩画……从上述描述来看,这一工程最接近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工程?

A.抢险加固工程                                           B.维护保养工程

C.一般性维修工程                                     D.重点维修工程

2.下列对第二段划线语句中三处“规范”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1)(2)(3)都相同。                       B.(1)与(2)不同,(2)与(3)相同。

C.(1)与(2)相同,(2)与(3)不同。 D.(1)(2)(3)都不相同。

3.作者所强调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以下哪种操作误区?

A.维修工程中,木制构件的更换量往往过大。

B.勘察柱子时,对柱子包砌的拆开范围过大。

C.制定方案时,对糟朽细节未做详细的勘查。

D.常选用含水率较高的木制构件,埋下隐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大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维修工程的性质。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急的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维修工程,又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拆砌、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重点维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1)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2)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3)必须更换”,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年久失修的古建筑经过大修甚至一般维修,文物原构件及价值损失量就已很大,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更换,就可能使修缮后的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降低很多。
  在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勘察柱子是否糟朽时,普遍的现象是,工程涉及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且常见的检查方式,会使许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的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所以,应采取钻探等一些更科学的办法,尽量减少因对古建筑的修缮而给文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修缮方案中,常见到的一句话就是“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工作带来难度。所以,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查清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说明结构的安全状况,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选用维修木材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极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即使修缮时木料含水率符合要求,但修复中由于施工和天气的原因,还会出现二次含水率超标的问题。所以不要只看木材表面干了就进行油饰封护,应该恢复隔年开春油饰这种好的传统,以确保古建筑百年大计。注解:落架:将建筑各部件按照严格顺序拆下,然后再按拆时顺序逐一组装的维修方法。
1.据2006年3月29日《北京日报》报道,举世瞩目的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工程性质为“现状保护维修”,具体项目有:墩接、修补腐朽的木柱;更换破碎琉璃瓦、恢复瓦面釉色,清洗加固装饰构件;复原外檐彩画……从上述描述来看,这一工程最接近文中提到的哪一类工程?(     )
A、抢险加固工程
B、维护保养工程
C、一般性维修工程
D、重点维修工程
2.下列对第二段划线语句中三处“规范”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1)(2)(3)都相同。
B、(1)与(2)不同,(2)与(3)相同。
C、(1)与(2)相同,(2)与(3)不同。
D、(1)(2)(3)都不相同。
3.作者所强调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应以‘修’为主”这一观点,主要针对以下哪种操作误区?(     )
A、维修工程中,木制构件的更换量往往过大。
B、勘察柱子时,对柱子包砌的拆开范围过大。
C、制定方案时,对糟朽细节未做详细的勘查。
D、常选用含水率较高的木制构件,埋下隐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