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之——外连衡而诸侯
B.范增数项王——或孤舟
C.素留侯张良——此其志不在
D.常以身蔽沛公——乃使蒙恬筑长城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钟用尚书蹇、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提升官职

B.

锄豪强,良善  培,帮助

C.

宜皆如诏书事  应该

D.

钟尝丁母  忧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长安君何自托于赵

B.

命部、院臣举属之廉能者补之

安陵君许寡人

C.

有邹亮者,献诗

义而死焉者

D.

匿名书毁亮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了苏州知府。

B.

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

C.

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

D.

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4)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________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________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

译文: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往

B.君安与项伯有

故:旧,交情

C.奉酒为寿

卮:酒器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对下列加粗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沛公不敢背项王

  具以沛公报项王

  言曰

  不如善遇之

[  ]

A.两个“言”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B.两个“言”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C.两个“言”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D.两个“言”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相同

3.下面是本段文字里出现的几个“为”,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臣韩王送沛公(  )

之奈何(  )

③谁大王此计者(  )

④沛公奉卮酒寿,约婚姻(  )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通假的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5.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约为婚姻

[  ]

A.①平素就认为留侯张良善良

②结为儿女亲家

B.①平时与张良友善

②约定为儿女亲家

C.①平素就认为留侯张良善良

②约定成为亲戚

D.①平时与张良友善

②约定成为亲戚

6.下列对选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私见”,张良“亡去不义”,对比鲜明,楚汉之争的结局由此已见征兆。

B.刘邦在张良告诉他项羽要攻打他时而呼“为之奈何”,说明刘邦内心非常惊恐紧张。

C.刘邦听信张良计策,为改变被动局面,选定项伯为突破口。

D.刘邦同项伯结亲,并向他表明自己的真实心迹“日夜望将军至”,可见刘邦是一个忠心耿耿并无丝毫野心之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素留侯张良

善:交好。

B.见张良,具告以事

私:悄悄地,暗地里。

C.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D.范增数项王

目:用眼睛示意。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下面5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王轻信不忍的一组是

[  ]

①项王许诺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项王默然不应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请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素留侯张良

善:交好。

B.见张良,具告以事

私:悄悄地,暗地里。

C.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D.范增数项王

目:用眼睛示意。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下面5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王轻信不忍的一组是

[  ]

①项王许诺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项王默然不应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请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回答后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理解正确的一项

[  ]

不如也 ②幸来告良

A.本来 故意

B.的确 故意

C.的确 所以

D.本来 所以

2.选出与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相对应正确的一组词

[  ]

①距关,毋诸侯

②张良出,项伯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④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A.纳 约 背 戏

B.讷 邀 备 隙

C.纳 邀 背 隙

D.纳 约 备 戏

3.选出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

[  ]

①素留侯张良

②秦地可尽

③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④沛公今事有急,去不义

⑤吾得事之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4.选出与“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前一个“为”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  ]

A.公我献之

B.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C.之奈何

D.客何

5.选出下列句中都不表示被动的一项

[  ]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②君属皆且为所虏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⑤而君幸于赵王

A.②③

B.①④

C.①⑤

D.③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不如因善之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私见张良,具告事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入     
C.①良曰:“长臣。”     ②樊哙覆其盾地     
D.①沛公默             ②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留侯张良——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D.不如因善之——遇:接见。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①良人,具告沛公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①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D.①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伯“守义误事”的一项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在项羽营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与身在刘邦营中的张良关系密切,预示了这场阴谋的破产。
B.张良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在得到项羽将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要把事情告诉刘邦。
C.面对危险的局势,刘邦虽然表现出吃惊的样子,但仍然谦虚地一再询问“为之奈何”,故作镇静。
D.项伯因一个朋友的安危,置大局于不顾,随便把军事机密泄露给对方,可见是一愚鲁误事之人。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张良出,要项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沛公奉卮酒为寿

(2)

加粗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B.

沛公霸上

C.

范增数项王

D.

刑人如恐不

(3)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粗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

A.

封之

B.

常以身蔽沛公

C.

吏民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C.

循守旧

D.

得观遍群书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张良出,要项伯

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沛公奉卮酒为寿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秋豪不敢有所近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3)

下列加粗的字用法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君安与项伯有

B.

常以身蔽沛公

C.

吏民,封府库

D.

秋豪不敢有所

(4)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5)

下列对选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伯本为报恩夜访,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B.

张良献策,刘邦接纳了张良的建议,先联络与项伯的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

C.

“张良献策”是整个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才逐步从被动转为主动,由此可见,刘邦的成功完全都依赖于张良。

D.

项伯是“鸿门宴”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因为他的“夜访”和“劝告”使得刘邦集团有了充足的应对准备,致使情节有了根本的转变。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