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保指 大河/苗助长 瓦/文采
B.典/山童养/卑躬屈/装作样
C.屋美诗/饱激情 语/暴风
D.凌/飞 骂声/插难飞 火/生吞活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有墙薜荔

①在滋润的水乡小镇上行走,目的是很模糊的。这种没有目的的行走,使人步履徐缓,包括心绪。镇上的人行脚也是这样,轻而缓,那些急冲冲的步调,一眼便知受着时间的限制,欣赏必须抓紧。实际上,在他们奔向另一个景点的过程中,一些很值得品味的外延被忽视了。

②这时,我看到了一堵过去的墙。

③墙体爬满了薜荔。薜荔是我小时候在草莽风格的家园里常见的木本植物。它的旺盛和坚韧,吸附于墙上很难分离。它的果实从茎上拗断时,溢出如乳一般的白色汁液,研磨成团粘稠无比。在屈赋里,薜荔表示了清高和芳洁;更多的诗文,薜荔则是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有许多场景,要以特定的意义展示,营造氛围,薜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④无数的墙,这是我们每一日目光都在触及的。我们的目光受阻,就是遇到了墙体。再简单的墙体,对于目光都是障碍。也许,就在墙的里边,许多秘密正在滋生着、储存着,等待释放。而墙外,一无所知。好几个黄昏,我从墙边过,回家。我判断出没有哪一面墙是洁净的。许多的政策靠固定的墙体传播,在雪白的墙体上挥动油漆刷子。大红的政策文字的空隙,就是许多微型广告,粘上去就揭不下来。现在的城市墙面,就是这般展开的,承载了太多的教化和引导,其中就包括了虚假的承诺、骗子的谋略。它们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在墙边闲站时刻,足以味出这个城市正在为生存激烈地竞争着。

  ⑤城市里高大的墙可以成为牢固的护卫,不过我要说,一点也没有什么欣赏价值。除了上边说的那些人工行为之外,看不到时光停滞或走动的迹象。这使许多墙内人生,遮蔽得严严实实。我一直保留着对女墙的兴趣。显然是村里人钱囊空缺,多年来一直放任着风雨侵入。人走过去,矮的稍稍踮起脚尖,可以看到里边的动静。乡间,许多秘密就是这样泄露出来。总是有些举动让邻人偷窥,谈笑中脱口而出。乡间对于秘密的保守仍处于孩童状态,许多事就是明摆着的,毋须在意,笑笑了事。这也是睦邻的基础———许多的篱墙、土墙,风雨中稀疏了,残缺了,不见主人行动;有些墙修高了,秘密被严实地保护着,疏远了邻里,疏远了与质朴相随的情调。

  ⑥和城里不长一根草的高墙相比,这堵墙被薜荔持抱不放,肯定是有缘由的———周边的湿气,墙体的粗粝,以及墙内人家的长年未归,都纵容了薜荔家族的疯狂攀爬。不管是密雨斜侵还是骄日高照,四季更迭无损于它的顽固和青绿。庭院在无主人的状态下悄悄生变,这使好事者途经时好奇地贴着开裂的门缝,窥视天井里杂草摇曳着枯黄,落叶被雨水浸泡得失去本色;虔诚的香案上尘泥积满,梁上燕雀营巢,队进队出。作为庭院的门面,墙体率先表达了时光的推移,薜荔长了这么多,钢筋铁爪一般勾连,主人怕是不回来了。

⑦许多的墙正在材料的使用上下功夫,甚至就是一面巨大的玻璃,反射的光线,让人眩目迷乱。材料越来越考究的结果是,除了空中的尘屑,其他生命难以附着于上。它的威严和冷漠,显示了一个机构的独立和庞大,在这样的墙体面前,只有众多铮亮的小轿车,一字儿摆开,才生出气派。遥远的薜荔墙下,很巧,每天黄昏,都有一些老者不约而同地来,丝竹管弦陈杂,南音吴曲相替——什么样的环境都有与之相协调的成分再现,像古道西风里配着嶙峋的瘦马,汉苑秦陵上落下了霏霏暗雨,构成一幅无言的画图。

⑧如果不是一堵薜荔旧墙作为背景展开,难说这些弹唱有什么韵味,或者品位。恰恰因为和谐,素来苛求的听者,品头论足之声戛然而止,静静地欣赏吧。

⑨越来越少人谈起薜荔了。许多荒凉地正在消失,它对于墙体的眷恋,是它逐渐走出我们视线的缘由———随着旧墙的拆毁而消亡。若干年后,再来细读柳宗元的“密雨斜侵薜荔墙”,恐怕就要花费一番口舌了。在都市的后人眼里,作为野生木本植物,薜荔并不难懂,而墙,都市就是墙体隔离成的世界。只是,二者结合而成的词组,薜荔墙———它所具有的苍凉、寂寞、感伤,尤其是二者持抱不放的关系,会有不少人为之惶惑,成为生存的现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摘自《府仰之间》,有改动)

1.[s1] 文章是围绕“薜荔墙”逐层开展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s2] 文中第④⑤段描述了城市与墙与乡村女墙的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3.[s3] 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段说薜荔“旺盛而坚韧”,为什么它却成为“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3分)

 

   (2)第⑦段中描述玻璃墙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4.[s4] 这篇散文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探究。

   (1)作者欣赏薜荔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它的消失,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感情?(4分)

 

   (2)这篇散文将“生存的现状”作为谈论薜荔墙的文化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散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4分)

 

 

 


 [s1]11.

 [s2]12.

 [s3]13.

 [s4]14.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大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名州里——冠:位居第一  
B.时亮修学校——崇:重视  
C.有风吹君帽堕落——堕落:脱落  
D.文成温,温以著坐处——示:告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  
①人无能间,乡里称之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  
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B.孟嘉曾担任太尉庾亮所部庐陵郡的从事,后主动辞职回家。不久,因庾亮要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孟嘉凭着较高的名望和实才,又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释:①爨,音cu4n,烧火煮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群居终日,言不义。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毕,复随旅进道。

译: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译: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译: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译: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回答,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释:①爨,音cu4n,烧火煮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群居终日,言不义。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毕,复随旅进道。

译: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译: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译: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译: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回答,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已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履,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所役,故来送别。”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u。②佥:皆。③邴原:汉末学者。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或有助之者,不  听:听任

B.

告裒求令     属:联系

C.

安丘令以为己   诣:造访

D.

犹思不能进    慕:依恋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  ]

A.

②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

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

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

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

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5)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下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6)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已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屐,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以为邴原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 佥:皆。③ 邴原:汉末学者。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有助之者,不——听:听任
B.告裒求令——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己——诣:造访
D.犹思不能进——慕:依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步担干饭——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
B.执手涕泣而去——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京邑之人也——无以,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随母还齐——某所,母立于兹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哀有操行的一组是(     )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 人 管 彦 少 有 才 而 未 知 名 裒 独 以 为 必 当 自 达 拔 而 友 之 男 女 各 始 生 便 共 许 为 婚。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u。②佥:皆。③邴原:汉末学者。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或有助之者,不  听:听任。

B.

告裒求令     :联系。

C.

安丘令以为己   诣:造访。

D.

犹思不能进    慕:依恋。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置酒大会宾客

B.

执手涕泣而去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京邑之人也

无以,王乎

D.

安有葬父河南随母还齐

某所,母立于兹

(3)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  ]

A.

②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

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

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

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

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