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
      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来抒发。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是象征派代表诗人。
D.戴望舒后期诗歌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现代诗学》总序

陆耀东

  中国诗学的理论形态如何估计和评价,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说:它零星的感悟多,鉴赏性的随感多,即使精彩,也不过是古光片羽,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也有人云:它比西方的诗学更精彩,表面上看,它大多没有表达成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在颗颗珍珠般的见解后面,有其内在联系和体系在。但不管是前者抑或后者,谁都不否认,中国诗学一个丰富的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一个闪耀着无尽光辉的星海。是的,它凝聚着两千多年来中国数以万计诗论家和诗人的聪明才智劳动心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诗教温柔教导思无邪观念,显然意在以其规范束缚人们的思想感情,但其影响历时两千多年而不绝,值得深究。《文心雕龙》如书名所示,并非诗学专论,但含诗学在内,其精妙与文采,亘古未有,即使置于当时的世界诗学中,它也是罕见的经典性论著。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后,诗话词话大量出现,其中如《白石诗说》、《沧浪诗话》、《渔洋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等,它们虽然并非均系原创性诗学,但都有各具特色的诗学理论做支撑,有的具有系统性,有的则须由研究者加以梳理。《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评考证五部分。其对诗歌艺术的论述,已相当系统。

  中国诗学在先秦阶段尚处在胎萌时期,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诗学,开始形成不同理论架构的雏形。魏晋、唐宋、明清是中国诗学的三个高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诗学的形成期,情思和格律的构建吸取了西域文化的异质影响,诗学从文、史、哲中走向独立,诗的格律理论趋向成熟。这一切,为唐诗高峰的出现,在某些方面准备了条件。唐宋不仅是我国诗词群山里顶峰中的顶峰,诗学也有很大发展,它几乎论及中国诗学的所有问题,如用事自然妙悟神思意境形神寄托、情与景、诗与理、储蓄与直露、诗味、诗法、炼意、诗眼、比兴、声韵、风格、诗体等等诗学问题。20世纪初,美英流行的意象派诗的产生,即受唐诗流泽,不少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是诗人受中国古诗启迪而创作的。关于诗与理,诗与禅的关系的理论探讨,在宋代臻于极致。明清两代诗学论著繁富,其中不乏创见和新意,但大多数系整合成果。晚清民初,中国诗学从古典型向现代型过渡,外国诗学开始影响中国诗学,王国维是一代表。20世纪初新诗诞生后,一些诗家致力于建构中国新诗理论体系,胡适、闻一多、戴望舒、朱自清、朱光潜、艾青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也就未能完成中国诗学的转型和重构,这,惟有待于21世纪了。

(湖南人民出版社《现代诗学》有删节)

(1)

下列对“中国诗学”理论形态的评价和看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中国诗学感悟多,随感多,但缺乏系统,未形成理论体系。

B.

中国诗学比西方精彩,在颗颗珍珠般的见解中,存在着内在联系和体系。

C.

中国诗学是一个丰富绚丽多彩的世界,一个闪耀着无尽光辉的星海。

D.

中国诗学由于凝聚着千年来万计诗论家的智慧心血,已构成了成熟严密的理论体系。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儒学提出“思无邪”“温柔敦厚”的诗学观,意在规范束缚人们的思想感情。

B.

《文心雕龙》虽非诗学专著,但有着精彩内容与文采,也算是一部亘古未有的经典论著。

C.

正由于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影响,其后的诗学界才得以空前繁荣,“诗话”“词话”之类的著作才大量出现。

D.

《沧浪诗话》虽不一定是原创性诗学,但其对诗歌的论述,已相当系统。

(3)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中国诗学的理论研究,经千年万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独立严密的理论体系。

B.

纵观中国的诗学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先秦的胎萌、雏形期,在魏晋南北朝形成,趋向成熟,

并在晚清民初由古典向现代型过渡。

C.

20世纪初美英流行的意象派诗,其实是受中国古诗尤其是唐诗启迪影响而创作出来的。

D.

与唐诗成为我国诗词的顶峰一样,唐宋时期我国诗学走出了文史哲,并确定了自己顶峰的地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哈利•波特要得意了。一个由美国和英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小组已经研制出了一种“隐形斗篷”。当然,它现在还称不上完美无缺。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它已经出色地让一个铜柱达到了隐形的效果。

在这次试验中,科学家用微波来探知这个铜柱。和光波及雷达一样,微波在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这样物体就会被发现,并形成一个阴影,不过这要通过专门的工具来探查。如果能够让物体不被微波发现,那么也能让它不被雷达发现,这样一种可能性会引起军方的兴趣。

“隐形斗篷”不同于隐形技术,后者并不是让飞机变得看不见,而是减小雷达波反射的横截面,使得雷达难以跟踪飞机的轨迹。“隐形斗篷”只是让雷达波或其他形式的波绕过物体,就像物体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和溪水流过光滑的石头是一个道理。

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更好地实现隐形指明了方向。“隐形斗篷”的设计者戴维•舒里希承认:“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在舒里希提出这一理论5个月后,给铜柱披上“斗篷”,让它不被微波发现的技术就问世了。

舒里希说,目前研制出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隐形斗篷”只是二维的,的确会投下小块阴影。下一步是研制三维的“隐形斗篷”,从而让阴影彻底消失。

人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会反射照在自己身上的光线,其中有些光线反射到了观看者的眼里。舒里希说:“‘隐形斗篷’既减少了物体反射的光线,也减小了物体投下的阴影,因为这两点都会被发现。”

“隐形斗篷”是由超材料――由金属和电路板等多种材料制成,其中可能包括陶瓷、特氟隆或纤维合成物等。“隐形斗篷”针对的是辐射波的特定频段。比如这次研制出的“隐形斗篷”针对的是微波,监测微波的人不能判断出微波曾经过一个物体。研究人员希望在光波经过物体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舒里希说:“在理想状态下,斗篷是透明的。由于我们在现阶段还没有研制出一种完美无缺的斗篷,因此还是存在一些反射和阴影,也就是说还是看得见背景,只不过背景显得有些模糊。”

舒里希还说:“在理想的状态下,反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本就不会有任何阴影。第一次试验的结果证明,这样做是可行的,我们现在只需改进它的性能。”

舒里希在评价这项技术时说,让电磁波改变线路不仅可以让物体实现隐形,还可以用来保护一些敏感的电子器件免受有害的辐射。

他谈到了一种完全建立在理论上的用途:“可以设想一下用这种技术来遮蔽震动波,这样就可以让某个地区免受震动或地震活动的困扰。”

(选自2007年9月《参考消息》)

6.下列对“隐形斗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形斗篷”是由超材料――由金属和电路板等多种材料制成,其中可能包括陶瓷、特氟隆或纤维合成物等。

B.“隐形斗篷”只是让微波或其他形式的波绕过物体,就像物体根本不存在一样。

C.目前研制出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隐形斗篷”只是二维的,存在反射,会投下一块阴影。

D.研制出的透明的“隐形斗篷”已经出色地让一个铜柱在微波前隐形。

7.根据原文,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光波和微波在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并形成一个阴影,通过专门的工具可以探查得到。

B.军方最感兴趣的是让物体不被微波和雷达发现,这样飞机就能变得看不见,从而完成任务。

C.“隐形斗篷”不仅可以让物体实现隐形,还可以用来保护一些敏感的电子器件免受有害的辐射。

D.“隐形斗篷”使铜柱不被发现,但人眼还可以看见背景,只不过背景显得有些模糊而已。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舒里希承认,他们研制出的“隐形斗篷”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它还会散射部分光线。

B.第一次试验的结果证明,改进“隐形斗篷”的性能后,物体对微波照射就会根本没有反射和阴影。

C.将来研制出的三维“隐形斗篷”可遮蔽震动波,从而让某个地区免受震动或地震活动的困扰。

D.“隐形斗篷”实现隐形的原理是:减少甚至消除物体反射的光线,减小甚至消除物体投下的阴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活的诗意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含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符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诗歌要求自我原谅、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读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创造力不足,或许是由于思想的群体惯性,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要么描述石头、马车、麦子、小河;要么描述城堡、宫殿、海伦、玫瑰;贫血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抵达了哪儿?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住?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化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力。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述思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灵感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选自《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

(1)

根据文章,第②段开头提到的“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

(2)

作者认为“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3)

作者认为中国当代诗人缺乏创造力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原因不超过40个字,后果不超过30个字。)

(4)

第⑤段中,作者所说的“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情景怎么样?(不超过50个字。)

(5)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

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符合作者主张的有诗意的作品。

B.

王维的禅味,李白的幻想,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白居易的自相矛盾等等都是诗意。

C.

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更在于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D.

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

E.

无论美丑、善恶、明暗,任何事物充满了诗意,只要你说出来就有诗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