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疾(奔跑)道左  小(知道)不及大知  (碰撞)呼欲绝
B.日以厌(轻视)  又(违背)恳愿    停于大室之(角落)
C.歔欷欲流(眼泪) 昂其(值)      而(占领)一国者
D.而夫婿逸(欢乐) (撩拨)以尖草    又劣弱不(中间)于款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共8分,每小题2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三)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四)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惜:爱惜)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小题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辇来于秦
【小题4】对以上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最后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步,假设六国如反上述之道而行之,胜负存亡尚未可知。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语双关,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为国者”。
C.第三段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直接写出美人之多,命运之惨,揭示秦始皇骄奢淫逸。
D.第三、四段从“宫人”“珍宝”两方面对秦皇荒淫奢靡进行充分的铺陈夸张描写,文字虽极力铺陈,却不显枯燥;虽极力夸饰,却不显浮靡,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

B.比灵文园法         比:比较

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

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    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

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C.其家不知其处      从其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

C.合葬(于)霸陵

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②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嶲据南中,洪曰:“元素信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岑述:字元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表: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胜任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奖:获得褒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中则益州咽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敕曶、绰但于南安道口遮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大将在南安峡口设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

译文:                                                                  

(2)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

译文:                                                                  

(3)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选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事异。殊:不同。     
C.文嗟悼。临:面对。     
D.其所述。录:记下。     
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矣。 
③犹不能不之兴怀。 
④引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囚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吏。既谢,帝,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簿、裴珀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太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递交相恶,乃除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元膺上其诏,请明枉直,显褒惩。
江西装堪按度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趱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八十七》)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姿仪瑰秀,有识器:能
B.既谢,帝问政事逮:机
C.臣等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昧:愚昧
D.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部分:部署,分派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期至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请明枉直,显褒惩②留待限期,塞官责
C.①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②今以钟磬置水中,大风浪不能鸣也
D.①上言②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
【小题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吕元膺“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 ②上其诏,请明枉直 ③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④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 ⑤独元膺秉正自将 ⑥居官始终无訾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不顾属下反对,在大年初一将囚徒释放回家探望父母,而这些囚徒也很守信用,如期而返,境内的盗贼也受到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任鄂岳观察使时,曾在夜间想登城巡视,守城人认为夜间辨认不清身份,不许他登城,元庸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大将。
C.吕元膺任尚书左丞时,度支使潘盂阳与太府卿王遂两人闹矛盾,关系紧张,他就安排 盂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在公文中并不明确指出谁是谁非,成功地化解了二人的矛盾。
D.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邸兵与山棚人阴谋叛乱,守军势力孤弱,人们惶恐不安,面对 危急的形势,吕元膺坐在城门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很快稳定了局势,平定了叛乱。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4分)
(2)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3分)
(3)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人人都有糊涂时

  在日常生活中,心不在焉、细小的疏忽和不由自主的失言是司空见惯的。有些人甚至忘记出席重要会议,忘记自己的生日。这种疏忽通常是因未来事务记忆失误导致的,对未来事务的记忆是协调和安排大部分日常活动的关键,如出门时带上钥匙或雨伞、赴约、吃药等。德国心理学家马克·麦克丹尼尔博士认为,这一使我们能够计划和安排未来活动的思维进程与前额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有关。因此,如果大脑的这个部位受伤,会导致心不在焉和记忆失误大量出现。

  但是,即使大脑完全健康,也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果我们忘记一个重要的日子或重要的约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疏忽者会被指责为不尊重他人。一般而言,我们周围的人很少出现影响工作日程的重大疏忽,反复失约的情况也很少出现。因此,专家建议我们使用记事本或其他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工作的做法,他们认为这种技巧是最有效的。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为记住某件事情而改变日常用品的位置在大脑中出现的反应。麦克丹尼尔博士发现,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内,我们的记忆会同时存储要记住的事件,如约会和我们为此所留的记号。当我们再次看到所留记号时,那个区域就会重新出现事件的信息,并将其传送给大脑。所留的记号越醒目,记忆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越小。

  当然,不是所有的心不在焉都是因记忆失误所致。精神分析原理显示,遗忘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心不在焉的行为表明我们潜意识中的某种心理因素受到压抑。忽略一项工作可能表明拒绝工作的潜意识;在恋爱时失约表明我们对等待的人有一种未表明的拒绝态度。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行为从来不是偶然的。

  在许多学者和天才人物身上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发明创造之中,对外界毫不关心。在艺术和科学史上,在做出惊人成就的同时行为荒唐的“分心”智者屡见不鲜。有人甚至认为,神经错乱是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的特点之一。亚里士多德曾问道:杰出天才人物的精神健康出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在哲学、政治学、诗歌和艺术界所有杰出人士都明显地性情暴躁?心理学教授费尔南德斯认为,天才人物在技能、才智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天赋,但在自控能力、心理平衡和社会交往方面通常很令人失望。因此,这就是某些天才人物不拘小节和对世俗事务不感兴趣的原因。

(1)

下列关于“未来事务记忆”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未来事务记忆不是记忆过去的事,而是记将要发生的事。

B.

人们大部分的日常活动都靠未来事务记忆来协调和安排。

C.

未来事务记忆与人的大脑中前额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有关。

D.

未来事务记忆失误造成的都是细小疏忽,不必过分在意。

(2)

下列理解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使用记事本帮助我们记住工作的技巧可以有效防止未来事务记忆失误。

B.

记忆失误是由对未来事务记忆失误以及潜意识反感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C.

若用精神分析原理解释人们遗忘的原因,所有的心不在焉都是故意的。

D.

作者认为,性情暴躁、神经错乱是富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的特点之一。

(3)

文章第二段中,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人们为记住某件事情而改变日常用品位置”的行为,在大脑中的反应是怎样的?请用三个短句或三个关键词语概括其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结束处“某些天才人物不拘小节和对世俗事务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    拒:拒绝

B.曹操不可除            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吏卒          从:使……跟随

D.使之去                目:用眼睛示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肃指一囷与周瑜             秦王恐其破璧,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宇下         州司临门,急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四海           浩浩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有         师道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军。在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军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军。

4.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5.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绝
B.曹操不可除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吏卒从:使……跟随
D.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肃指一囷与周瑜秦王恐其破璧,辞谢
B.权起更衣,肃追宇下州司临门,急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四海浩浩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有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军。在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军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军。
【小题4】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小题5】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几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召信臣传》)

  

1.下面各组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很少有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  规约

C.百姓归之,户口倍增  人口

D.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乐府诗

2.对下列两组句于加粗部分的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好为民利  兴:兴建

B.开通沟读(d*,水渠),水门提阏(8,堤坝)数十处  起:筑起

C.甚者其不法,以视好恶  案:几案

D.河南太守  迁:调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赐金  秩:官吏的俸禄

B.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  张:帷帐

C.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半  泰:大

D.信臣以为此皆不之物  时:时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