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选项中,加线的词语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①至于颠覆,固宜然  ②一夫呼            ③负而趋  
梁君臣之首           ⑤项王乃复引兵而 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⑦吾兄之盛德而其嗣矣 ⑧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A.①②③⑤
B.④⑤⑥⑦
C.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⑥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华伦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虚诈,便收送。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

【注】 ①壮:针灸术语。艾炙时,灼一次为一壮。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差:病愈

B.当引某,若至,语人                           许:一会儿

C.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                   难:质疑

D.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                          信:果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虚诈,便收送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B.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须臾便如醉死,无知                渔人一一为具言

D.若其虚诈,便收送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华佗医术造诣高深的一组是               (  )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②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④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⑤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华佗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即可,他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也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病人很快就能痊愈。

B.华佗在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时使用“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这样就开刀取出病人腹内的结积物。他在针灸的用穴、进针、灸壮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C.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病痛的症状相同。华佗却认为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次日早晨两人即都已病愈,行动自如。

D.华佗所处的社会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但是华佗却能够以医术养活自己并以服务人民群众而自豪,最终因不愿意成为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医官,被曹操杀害。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译文:                                   

(2)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译文:                                      

(3)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逮捕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无所知,因破取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C                             D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12.(9分)

 (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译文: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译文:                                             

  (2)用“/’’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间]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篙笃,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逮捕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A                             B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无所知,因破取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C                             D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0.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 ③④⑥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12.(9分)
(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译文: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译文:                                             
(2)用“/’’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3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                  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                      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木兰,大雪中失橐扆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亦以是嫉见:表现B.上其议下:交付,下达
C.独浩源坐:犯罪D.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而温福果军溃死后忧归
B.随往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
C.长明劳遣之和易当于情
D.定奏词诗文用思周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3分)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4分)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3分)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和臂形短木的,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橡、檩、檀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到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撑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橡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遂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

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

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

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

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

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冯至
  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高适任封丘尉时,有几句诗写县尉的生活非常沉痛: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高适:《封丘作》
杜甫在长安与高适重逢,也曾经为他欣幸,因为他脱身县尉,再也用不着鞭打人民了。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困,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这正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上的华清官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他追究这些财物的来源是——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而杨贵妃与杨氏姊妹饮馔的丰美,使他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心头涌出来这千古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门内门外,咫尺之间竟有这么大的不同,想到这里,他或许会感到这个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安禄山已经起兵范阳,而唐代的社会从此便结束了它的盛世,迈入了坎坷多难的时期。他转北渡过渭水,到了奉先,一进家门便听见一片号眺的声音,原来他未满周岁的幼儿刚刚饿死。邻居都觉得可怜,做父亲的哪能不悲哀呢?但是杜甫的悲哀并不停滞在这上边,他想,他自己还享有特权,既不纳租税,也不服兵役,如今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穷苦无归与长年远戍的人,他们身受的痛苦不知比自己的要多多少倍!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他把从长安出发到奉先这段路程的经历和感想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是一篇杜甫划时代的杰作,里边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反映出杜甫内心的矛盾与他伟大的人格;这也是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总结,从这里我们知道,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选自《杜甫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杜甫拒绝了河西尉的任命,是因为他不愿意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这么看来,杜甫虽然希望有官可做,但不做什么样的官,还是有原则的。
B.本文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
C.本文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发掘很深入;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D.诗人杜甫无论是“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总是和国家危机、民生痛苦胶漆般地结合在一起,所有的诗篇都充溢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
E.本文创作讲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但又不作烦琐的考据。正因为这样,本文才脍炙人口,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2.说说下面画线词语、句子的含义。
(1)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也有他的缺点。请结合本文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都知道,杜甫被称为“诗圣”,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本文作一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意外地看见了委羽洞。心头一惊,听老者说过,这是仙人修炼的地方,称为道教天下第二洞天。“委羽”典出后周刘奉林,他于山中学道,能闭气,三日不息。据说,他吞吐一口气,风走云卷,能控飞鹤上升,群鹤拍打着翅膀,却不再飞翔,停在空中不动了,又掉下一片片羽毛于山后,洞因而有委羽之名。时光流逝,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能够控制白鹤不再飞走的仙人,大概不会再有了。也许,旧说也成了一种传奇。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

  出得洞口,再看周围的山,虽不高,却伏龟蹲虎,气概不凡。山凹一侧,有一个水池,不大,形同弯月,如我后来在敦煌鸣沙山看见的月牙泉。那水极蓝,不能见底,像一位从天上下凡的仙女的梦,幽深幽深。水中有草、有鱼,草在飘飘忽忽,鱼在浮浮沉沉。扔一块小石子,只看见水花听不见声。忽地,惊起一池白鹤。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白鹤或舞或翔或独立或展翅,人是只能在远处观赏的。若要“零距离”人鹤相处,人先得学会尊重,就像林和靖那样,爱鹤如子。分明是我们惊吓了它们,我抬起头来,用目光向它们致歉,却看见它们悠闲地拍打着翅膀,恍若千万双生命之手,饱蘸着浓墨,以行云流水般的笔画在天空的大纸上书写着逆入、平出、左倾右斜、重叠、穿插与回峰……鹤鸣于天,几声呖呖——滴下来的几点墨汁,洒落在我的心头,又在另一张宣纸上渗透开去。

  这是四十年前留在我脑海中的画面与记忆。

  “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改变。只是改变了不应该改变的东西,这才匪夷所思。

  我听说,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阵子,村里村外的劳力都上山了,把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松树都砍光了,开山种粮。旧日的方志上说“长林郁郁,幽涧泠泠”。如今,没有了长林,哪还有泠泠之水?没树、没水,那白鹤不肯合作,也就选择了远离。尽管,山岙还有鹤池,池上再也没有群集的白鹤;天上也没有飞翔的影子,“白云千载空悠悠”。看来,我应友人之嘱,题写的“鹤池”二字,也只成了一种虚假的点缀。

  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我也会像普里什文笔下的别连杰耶娃那样:“就会跪下来……”

  (1)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

  答:①四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段段末“又有谁能听、能解的?”暗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

  B.第二段写到委羽洞命名的缘由,增加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和可读性,与下文描写白鹤翔集的情景相映衬。

  C.第四段段末,运用比喻手法,虚实相间,既刻画白鹤翔舞的生命活力,又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

  D.本文引用“梅妻鹤子”的典故,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E.本文以白鹤为线索,由回忆写到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白鹤远离的遗憾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