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
  白露横江(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
B.倚歌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山川相(缪:盘绕)
C.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横赋诗(槊:长矛)
D.余音袅袅(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细丝)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到
B.倚而和之——歌:动词,唱
C.举酒客——属:通“嘱”,劝酒
D.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壬戌秋——泣孤舟嫠妇
B.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月出东山之上
C.不知其所止——倚歌和之
D.而不知所止——何为然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苏轼所作的两篇《赤壁赋》的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这一篇。
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周瑜破曹军于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选择题每题3分)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②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②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求余作《沧浪亭记》(急忙)
B.园于子城之西南(修建)
C.淮南纳土(到、等到)
D.乘时奢(超越本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锲而舍
B.亦治园其偏徘徊斗牛之间
C.子美之亭则施施
D.乃释子所钦重如此故之文以志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被广陵王的外甥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建成别墅,北宋时为诗人苏子美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来僧人住在这里,沧浪亭就成了大云庵。
B.本文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并于议论中见出深意,这也是此文很重要的特点。
C.文章用了反衬的手法,以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来衬托苏子美的沧浪亭长留天地间,由此感叹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D.本文从沧浪亭的变迁和古迹的兴衰中,得出一个结论:使人永垂不朽的东西不是经不起时代风雨的纪念物,而是人的品德文章。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2分)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2分)
②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选择题每题3分)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②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
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
②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求余作《沧浪亭记》(急忙)
B.园于子城之西南(修建)
C.淮南纳土(到、等到)
D.乘时奢(超越本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锲而舍
B.亦治园其偏徘徊斗牛之间
C.子美之亭则施施
D.乃释子所钦重如此故之文以志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被广陵王的外甥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建成别墅,北宋时为诗人苏子美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来僧人住在这里,沧浪亭就成了大云庵。
B.本文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并于议论中见出深意,这也是此文很重要的特点。
C.文章用了反衬的手法,以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来衬托苏子美的沧浪亭长留天地间,由此感叹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D.本文从沧浪亭的变迁和古迹的兴衰中,得出一个结论:使人永垂不朽的东西不是经不起时代风雨的纪念物,而是人的品德文章。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2分)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2分)
②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水而上

B.倚歌而和之                  倚:循、按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下

D.横槊赋诗                    赋:一种文体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苏子愀然                 何以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而今安在哉

C.渺沧海之一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望美人兮天一方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白露横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外貌之下,这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C.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D.就情感线索而言,文章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情感变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水而上
B.倚歌而和之倚:循、按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下
D.横槊赋诗赋:一种文体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苏子愀然何以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而今安在哉
C.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望美人兮天一方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白露横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小题4: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外貌之下,这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C.全文不论是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D.就情感线索而言,文章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情感变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内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通“嘱”,劝人饮酒
B.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
C.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D.不知东方之既——白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其所止——自其不变者观之
B.月出于东山上——哀吾生须臾
C.徘徊斗牛之间——托遗响悲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而又何羡
3.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来说,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起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用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4.翻译下列句子。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