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其“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高一《语文》②,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B.其文漫灭,独其为犹可识             文:碑上的文章。

C.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之                相:帮助。

2.以下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主张的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事物,应该“深思慎取”的原因的一项是    (    )

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理学盛行,因此宋人的山水游记也不仅仅只是描景状物,往往是把写景与说理巧妙结合起来,本文便是如此。

B.本文以游洞探险为例,借助赏奇景要不怕辛苦,形象地揭示出明真理要勇于探索的遭理。

C.本文借助一次游历,提出了获取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见解,即对于渴望成功者而言,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

D.本文是一篇缘事说理的议论文,行文层次清晰,逻辑分析严密,说理深入透辟。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