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          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  
B.唯捷径以窘步          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  
C.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  纫:连缀,贯串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九年,
成进士,授国史院检讨。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于夏峰,
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
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
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年当征赋。”
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言:“苏、松土隘人稠,
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照科则量减一二成。”淮、扬、徐三
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
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
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
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曰:“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
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
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
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
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挈斌避兵浙江衢州 挈:带着      B.言行或相悖        悖:错误
C.遮道焚香送之     遮:拦阻      D.愆过丛集         愆:罪过,过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闻容城孙奇逢讲学于夏峰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的愿
B. ①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降调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 ①上为太子择辅导臣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 ①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斌非常孝顺。在顺治二年,他侍奉父亲回到家乡,后来又因为父亲年纪大了而以生病为
理由请求辞官,父亲去世后他又为父亲守丧到期满。
B.江宁巡抚空缺,朝中大臣已推荐了合适的人选,但皇帝认为汤斌和其他凭借道学出名的
人不一样,他有操守,因而让汤斌担任了江宁巡抚。
C.淮安、扬州两府遭受水灾后,余国柱认为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但汤斌派人重新察
看后认为并非如此,于是上书请求搁置余国柱的奏议。
D.汤斌深得民心。他将要前往京城担任太子的辅导大臣,吴地百姓哭泣挽留,没有成功,
于是停市三天,拦路焚香为汤斌送行。
12.文言文翻译(共3小题,8分)
①.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3分)
译文:                                                                    
②.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3分)
译文:                                                                   
③.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2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秋兰以为佩   纫:联缀。

B.

日月忽其不兮  淹:停留。

C.

壮而弃秽兮  抚:握持。

D.

来吾道夫先路   先路:以前的路。

(2)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比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秋兰以为佩   秋兰:比喻内在的美好品质。

B.

余若将不及兮  汩:水流迅疾的样子,这里比喻时光流逝得快。

C.

美人之迟暮   美人:喻君主,一说是自喻。

D.

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比喻一马当先的人。

(3)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试谈谈《离骚》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悯:同情,怜恤

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

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

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瘐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悯:同情,怜恤
B.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培:给堤坝垒土
C.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币:金钱
D.明年,勋以罪瘐死瘐;在狱中病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链劾之,有诏复往。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征。从之。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霪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①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是为上策。其次于缘河树札数重,稍障风波,而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若但窒隙补阙,苟冀无事,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是为无策。”部议用其中策焉。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世宗好神仙。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得罪。会方士段朝用者,以所炼白金器百余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壮,乃圣谕及此,不过得一方士。欲服食求神仙耳。神仙乃山栖澡练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辩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最既死,监国议亦罢。明年,勋以罪死。朝用诈伪觉,亦伏诛。隆庆元年,赠最右副都御史,谥忠节。

《明史·列传九十七》

  注:①白圭(.1419--1474),字宗玉,南宫人。明朝正统七年考取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浙江右布政使、兵部右侍郎,累官工部尚书、兵部尚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悯:同情,怜恤

B.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旧堤为外障  培:给堤坝垒土

C.

请罢浙东贡,诏悉以银充  币:金钱

D.

明年,勋以罪死  瘐;在狱中病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B.

增旧堤,毋使庳薄,亦足支数年  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C.

以所炼白金器百余郭勋以进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盛饮食物,供斋醮,即神仙可致也  非挟太山超北海之类也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最忠直敢为的一组是

①不俟奏报辄返

②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

③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

④累迁贵州按察使,人为太仆卿

⑤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狮举者

⑥最既死,监国议亦罢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杨最到山西催缴租税,看到百姓的贫困状况,于心不忍,没有向皇上请示就返回了,后来被人检举,才不得不再次奉诏前往山西。

B.

杨最曾负责治理淮水、扬子江的水患,当时明世宗提出了上、中、下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杨最和大家都认为中策最好。

C.

明世宗喜好神仙之术,许多正直的大臣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但杨最仍不顾自身安危提出反对意见,最后遭受杖刑重罚致死。

D.

杨最死后,世宗令太子监国的想法没有实行,而蛊惑皇上的奸臣方士也都得到了惩罚,隆庆元年,杨最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 “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贯、黄溍之门游:游学

B.官内庭久,未尝人过讦:攻击

C.微景濂,几误言者罪:罪名

D.客问禁中语 ,即指示之指示:指给……看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实品质的一组是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②所居室,署“温树”

③濂具以实对                               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是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

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诚实不说假话,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

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皇上对他以礼相待,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 “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贯、黄溍之门游:游学
B.官内庭久,未尝人过讦:攻击
C.微景濂,几误言者罪:罪名
D.客问禁中语 ,即指示之指示:指给……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宋濂诚实品质的一组是
①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②所居室,署“温树”
③濂具以实对                               ④濂惟举其善者曰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是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尽被采纳。
B.宋濂非常博学,不仅在朝中享有盛名,而且美名远播海外,天下学者都很敬重他。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诚实不说假话,太祖认为他不只是君子,或许当称为贤人。
D.宋濂备受皇上的信任和亲近,皇上对他以礼相待,朝廷的事情,皇上要反复咨询他。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胄曰:“校尉与无忌罪,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当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言,臣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

  ①干局:才干器局,指人的处事能力。

  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

  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忌
赎:以财抵罪
B.校尉与无忌罪
均:各人一半
C.陛下杀之
登:立即
D.其贫
矜:怜悯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和“为”字的意义和用法,①胄法当流②是示天下不信③法天下公④臣陛下惜之,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选出3~5题句子的正确意思。

3.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  ]

A.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宽恕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宽恕他是可以的。

C.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4.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  ]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罪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依法判处轻罪。

5.既属臣,敢亏法乎?

[  ]

A.案件已经归属我了,敢违背法律吗?

B.案件已经托付给我了,敢违背法律吗?

C.案件已经归属我了,敢亏心执法吗?

D.案件已经托付给我了,敢亏心执法吗?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④若皆误,不得独死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  ]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法典“虽误皆死”,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法。

C.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段谋官骗财,建议皇上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即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显示皇上的“大信”。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也与法典相悖。据理力谏,足见其坚正品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