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是我们的________。
②爷爷经常想起他那一段忘不了的______往事。
③他没有___上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_______这次又犯下了类似的错误。

A.权利 心酸 在/以至
B.权力 辛酸 从/以致
C.权利 辛酸 从/以致
D.权力 心酸 在/以至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1)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2)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存在的东西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3)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并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却掩盖了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这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治理环境并为后代造福吗?如果是,这种发展的主要收入用在环境治理上了吗?这种发展把重点放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替代资源开发上了吗?解决了多少环境保护和资源替代难题?这种发展是否使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是否使后人的生存条件逐渐改善?如果不是,这岂不又是一个掩饰、一个幌子,又是打着解决环境问题的旗号实行先发展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吗?而惨痛的历史教训和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条老路现在不仅完全行不通,是死路、是绝路,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就要走到尽头了!

(4)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人类真的可以做到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并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谐、完整、持续来约束自己吗?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人是高贵的物种,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惟一的主宰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使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使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   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   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能够抛弃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

(1)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他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走过许多弯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撒、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1、结合文意,理解第二段“连续不断”的意思:

2. 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其错误实质是:

3、联系全文回答,第四段 “人类真的可以做到……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一句中:

(1)“可能”是因为:

(2)“必要”是因为:

4、在第四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整体主义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要有所改变。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自觉主动地限制自身的利益。

6、结合选文内容或本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请写一段文字(80字以内),对以下观点予以反驳:

“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说明文,完成 1--4 题(12分)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

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

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2、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 、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可能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   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大西洋的宽度肯定水不足2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最早的恐龙化石。

4、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洲大陆发现食肉恐龙化石            B 、食肉恐龙    

C 、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D 、侏罗纪晚期的大西洋到底有多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说明文,完成 1--4 题(12分)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

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

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2、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 、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可能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   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大西洋的宽度肯定水不足2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最早的恐龙化石。

4、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洲大陆发现食肉恐龙化石            B 、食肉恐龙    

C 、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D 、侏罗纪晚期的大西洋到底有多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说明文,完成 1--4 题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

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

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2、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 、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可能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   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大西洋的宽度肯定水不足2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最早的恐龙化石。

4、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洲大陆发现食肉恐龙化石            B 、食肉恐龙    

C 、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D 、侏罗纪晚期的大西洋到底有多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说明文,完成 1--4 题(12分)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
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
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2、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 、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可能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 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大西洋的宽度肯定水不足2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最早的恐龙化石。
4、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欧洲大陆发现食肉恐龙化石            B 、食肉恐龙   
C 、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D 、侏罗纪晚期的大西洋到底有多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西班牙科学家首次征实,距今约1.5亿年曾有一种食肉恐龙横渡大西洋,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大陆。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的桑兹博士及其同事在最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会刊》上撰文介绍说,他们是对在葡萄牙中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对化石进行的分析证实,这种恐龙为跃龙属。在全球范围内,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187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美国其它地区随后也陆续有类似化石标本出土。西班牙科学家的新研究成果,不仅是首次          ,也是首次       

桑兹博士等指出,新发现对研究侏罗纪晚期地球大陆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它意味着目前的某些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据认为,北大西洋是在侏罗纪晚期开始形成并扩展,从而切断了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联系。但当时两大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到底多少、北大西洋深度究竟几何,在地质学界还存在着争论。例如,有一种理论认为,在距今约1.5亿年前,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可能在200至300公里之间。这一宽度对一般的恐龙来说难以逾越,无法解释新发现的这一跃龙属恐龙为何当时同时生存于欧洲和北美。

桑兹博士认为,他们的新发现表明,侏罗纪晚期欧洲和北美大陆之间的联系,可能要比目前很多理论所认为的更加紧密

7、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C.在欧洲大陆发现恐龙的踪迹;发现曾有同一类型的恐龙同时生存于大西洋两岸

D.在欧洲大陆发现这种跃龙属恐龙活动的踪迹;发现这种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8、末段中的“更加紧密”是指

A.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人类来往    B.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动物来往

C.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        D.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恐龙来往

9、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桑兹博士及其同事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食肉恐龙曾横渡大西洋。

B.西班牙中西部发现的这种食肉恐龙,在欧洲尚属首次。

C.桑兹博士的发现证明了侏罗纪晚期北大西洋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洋面宽度为200至300公里。

D.1877年,马什首次在美洲发现了跃龙属恐龙化石标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吊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会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________。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铜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枯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竣。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李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理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1)

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

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

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

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

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

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

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3)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

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

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形成锰结核。

D.

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                  。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铜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枯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毫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埋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形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                              。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钢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估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毫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埋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1.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表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