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试题答案
D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课内文言基础知识(8分,每题2分)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疏通)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气、福分)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做一样)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美妙)
⑤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飞扬)
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细微的预兆)
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
A.①③⑦⑧ |
B.①④⑤⑦ |
C.②③⑥⑧ |
D.②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⑤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⑥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⑦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⑧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A.②④⑤⑦ |
B.①③④⑥ |
C.①③⑤⑧ |
D.②⑥⑦⑧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疏通)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气、福分)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做一样)
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美妙)
⑤遥襟甫畅,逸兴遄飞(飞扬)
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细微的预兆)
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
A.①③⑦⑧ | B.①④⑤⑦ | C.②③⑥⑧ | D.②④⑤⑥ |
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⑤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⑥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⑦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⑧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A.②④⑤⑦ | B.①③④⑥ | C.①③⑤⑧ | D.②⑥⑦⑧ |
A.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A.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寡妻:正妻 |
B.构怨于诸侯构怨:结怨,结仇 |
C.欲辟土地,朝秦楚朝:朝见,朝拜 |
D.乐岁终身苦乐岁:丰年 |
A.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B.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
C.若是其甚与其若是,孰能御之 |
D.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
①为长者折枝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③吾惛,不能进于是矣④盖亦反其本矣⑤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⑥皆欲赴愬于王⑦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⑧俯不足以畜妻子⑨则盍反其本矣⑩奚暇治礼义哉
A.①③④⑤⑥ | B.②⑥⑦⑨⑩ | C.①②④⑥⑧ | D.②④⑤⑦⑨ |
①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权,然后知轻重⑤兴甲兵,危士臣⑥轻暖不足于体与⑦弱固不可以敌强⑧然后从而刑之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⑩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③⑥⑦/②/④⑧⑨⑩/⑤ |
B.①②⑥⑦/③⑤/④⑧/⑨⑩ |
C.②④⑧⑨/⑤⑦/①③⑥/⑩ |
D.①③⑤⑥⑦/②/④⑧⑨⑩ |
A.舆薪之不见百姓之不见保 |
B.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未之有也 |
C.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是乃仁术也 |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分)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
①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
②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头一天从棣花赶去县城,成夜在车站排队购买。班车的窗子玻璃从来没有完整过,夏天里还能受,冬天里风刮进来,无数的刀子在空中舞,把火车头帽子的两个帽耳拉下来系好,哈出的气就变成霜,帽檐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时速至多是40里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摇晃,头就发昏。不一会有人晕车,前边的人趴在窗口呕吐,风把脏物又吹到后边窗里,前后便开始叫骂。司机吼一声:甭出声!大家明白夫和妻是荣辱关系,乘客和司机却是生死关系,出声会影响司机的,立即全不说话。路太窄太陡了,冰又瓷溜溜的,车要数次停下来,不是需要挂防滑链,就是出了故障。到了秦岭主峰下,那个地方叫黑龙口,是解手和吃饭的固定点。穿着棉袄棉裤的乘客,一直是插萝卜一样挤在一起,要下车就都浑身麻木,必须揉腿。我才扳起一条腿来,旁边人说:那是我的腿。我就说:我那腿呢,我那腿呢?感觉我没了腿。
③90年代初,这条公路改造了,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而且很宽,车和车相会没有减减速停下,灯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④⑷以前棣花有两三个司机,在县运输公司开班车,体面荣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提了酒和肉回家,那毛领棉大衣不穿,披上,风张着好像要上天,沿途的人见了都给笑脸,问候你回来啦?就有人猫腰跟着,偷声换气地乞求明日能不能捎一个人去省城。可现在,公路上啥车都有,连棣花也有人买了私家车。
⑤我每年十几次从西安到棣花,路经蓝关,就可怜了那个韩愈,他当年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呀,便觉得我很幸福,坐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⑥过了2000年,开始修铁路。棣花人听说过火车,没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各家在通知着外村的亲戚都来,热闹得像过会。中午时分,铁路西边人山人海,火车刚一过来,一人喊:来了——!所有人就像喊欢迎口号:来了来了!等火车开过去了,一人喊:走了——!所有人又在喊口号:走了走了!但他们不走,还在敲锣打鼓。十天后我回棣花,邻居的一个老汉神秘地给我说:你知道火车过棣花说什么话吗?我说:说什么话?他就学着火车的响声,说:棣花——!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
⑦有了火车,我却没有坐火车回过棣花,因为火车开通不久,一条高速路就开始修。那可是八车道的路面呀,洁净得能晾了凉粉。村里人把这条路叫金路,传说着那是一捆子一捆子人民币铺过来的,惊叹着国家咋有这么多钱啊!每到黄昏,村后的铁路上过火车,拉着的货物像一连串的山头在移动,村人有的在唱秦腔,有的在门口咿咿呀呀拉胡琴,火车的鸣笛不是音乐,可一鸣笛把什么声响都淹没了。我第一回走高速路回棣花,没有打盹,头还扭来转去看窗外的景色,车就突然停了,司机说:到了。我说:到了?有些不相信,但我弟就站在老家门口,他正给我笑哩。我看看表,竟然仅一个半小时。从此,我更喜欢从西安回棣花了,经常是我给我弟打电话说我回去,我弟问:吃啥呀?我说:面条吧。我弟放下电话开始擀面,擀好面,烧开锅,一碗捞面端上桌了,我正好车停在门口。
⑧在好长时间里,我老认为西安越来越大,像一张大嘴,吞吸着方圆几百里的财富和人才,而乡下,像我的老家棣花,却越来越小。但随着312公路改造后,铁路和高速路的相继修成,城与乡拉近了,它吞吸去了棣花的好多东西,又呼吐了好多东西给棣花,曾经瘪了的棣花慢慢鼓起了肚子。棣花已经成了旅游点,农家乐小饭馆到处都有。小洋楼一幢一幢盖了,有汽车的人家也多了,甚至荒废了十几年的那条老街重新翻建,一间房价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上万元。以前西安人来,皮鞋印子留在门口,舍不得扫;如今西安打一个喷嚏,棣花人就问:咱是不是感冒啦?他们啥事都知道,啥想法也都有。而我,更勤地从西安到棣花,从棣花到西安,我不再以出生在山里而自卑。车每每经过秦岭,看山峦苍茫,白云弥漫,就要念那首诗:“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
⑨就在上个月,又得到一个消息,还有一条铁路要从西安经过棣花,秋季里动工。
(选自 2009年0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堪称是一篇奇文,看似信手拈来、不经意间的选材,却是涉笔成趣,极富理趣美。“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
B.“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采用细节描写。能形象地表现出因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使棣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后老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
C.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 |
D.本文语言生动,辞藻丰富华丽,诙谐幽默,口语化,却极显机趣美。 |
【小题2】从棣花到西安,道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如何突出这种变化?(6分)
【小题3】第⑻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分析概括?(6分)
【小题4】贾平凹的散文,除了较少的篇章,一般都不需要多么深刻的生活感受。他曾告诫自己,不要在名山上做文章,不要在胜景上做文章,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是如何体现他的写作风格的。(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
①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
②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头一天从棣花赶去县城,成夜在车站排队购买。班车的窗子玻璃从来没有完整过,夏天里还能受,冬天里风刮进来,无数的刀子在空中舞,把火车头帽子的两个帽耳拉下来系好,哈出的气就变成霜,帽檐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时速至多是40里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摇晃,头就发昏。不一会有人晕车,前边的人趴在窗口呕吐,风把脏物又吹到后边窗里,前后便开始叫骂。司机吼一声:甭出声!大家明白夫和妻是荣辱关系,乘客和司机却是生死关系,出声会影响司机的,立即全不说话。路太窄太陡了,冰又瓷溜溜的,车要数次停下来,不是需要挂防滑链,就是出了故障。到了秦岭主峰下,那个地方叫黑龙口,是解手和吃饭的固定点。穿着棉袄棉裤的乘客,一直是插萝卜一样挤在一起,要下车就都浑身麻木,必须揉腿。我才扳起一条腿来,旁边人说:那是我的腿。我就说:我那腿呢,我那腿呢?感觉我没了腿。
③90年代初,这条公路改造了,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而且很宽,车和车相会没有减减速停下,灯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④⑷以前棣花有两三个司机,在县运输公司开班车,体面荣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提了酒和肉回家,那毛领棉大衣不穿,披上,风张着好像要上天,沿途的人见了都给笑脸,问候你回来啦?就有人猫腰跟着,偷声换气地乞求明日能不能捎一个人去省城。可现在,公路上啥车都有,连棣花也有人买了私家车。
⑤我每年十几次从西安到棣花,路经蓝关,就可怜了那个韩愈,他当年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呀,便觉得我很幸福,坐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⑥过了2000年,开始修铁路。棣花人听说过火车,没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各家在通知着外村的亲戚都来,热闹得像过会。中午时分,铁路西边人山人海,火车刚一过来,一人喊:来了——!所有人就像喊欢迎口号:来了来了!等火车开过去了,一人喊:走了——!所有人又在喊口号:走了走了!但他们不走,还在敲锣打鼓。十天后我回棣花,邻居的一个老汉神秘地给我说:你知道火车过棣花说什么话吗?我说:说什么话?他就学着火车的响声,说:棣花——!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
⑦有了火车,我却没有坐火车回过棣花,因为火车开通不久,一条高速路就开始修。那可是八车道的路面呀,洁净得能晾了凉粉。村里人把这条路叫金路,传说着那是一捆子一捆子人民币铺过来的,惊叹着国家咋有这么多钱啊!每到黄昏,村后的铁路上过火车,拉着的货物像一连串的山头在移动,村人有的在唱秦腔,有的在门口咿咿呀呀拉胡琴,火车的鸣笛不是音乐,可一鸣笛把什么声响都淹没了。我第一回走高速路回棣花,没有打盹,头还扭来转去看窗外的景色,车就突然停了,司机说:到了。我说:到了?有些不相信,但我弟就站在老家门口,他正给我笑哩。我看看表,竟然仅一个半小时。从此,我更喜欢从西安回棣花了,经常是我给我弟打电话说我回去,我弟问:吃啥呀?我说:面条吧。我弟放下电话开始擀面,擀好面,烧开锅,一碗捞面端上桌了,我正好车停在门口。
⑧在好长时间里,我老认为西安越来越大,像一张大嘴,吞吸着方圆几百里的财富和人才,而乡下,像我的老家棣花,却越来越小。但随着312公路改造后,铁路和高速路的相继修成,城与乡拉近了,它吞吸去了棣花的好多东西,又呼吐了好多东西给棣花,曾经瘪了的棣花慢慢鼓起了肚子。棣花已经成了旅游点,农家乐小饭馆到处都有。小洋楼一幢一幢盖了,有汽车的人家也多了,甚至荒废了十几年的那条老街重新翻建,一间房价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上万元。以前西安人来,皮鞋印子留在门口,舍不得扫;如今西安打一个喷嚏,棣花人就问:咱是不是感冒啦?他们啥事都知道,啥想法也都有。而我,更勤地从西安到棣花,从棣花到西安,我不再以出生在山里而自卑。车每每经过秦岭,看山峦苍茫,白云弥漫,就要念那首诗:“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
⑨就在上个月,又得到一个消息,还有一条铁路要从西安经过棣花,秋季里动工。
(选自 2009年0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堪称是一篇奇文,看似信手拈来、不经意间的选材,却是涉笔成趣,极富理趣美。“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B.“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采用细节描写。能形象地表现出因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使棣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后老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C.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
D.本文语言生动,辞藻丰富华丽,诙谐幽默,口语化,却极显机趣美。
E.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线索和文眼“从棣花到西安,从西安到棣花”,正是这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最好见证。
2.从棣花到西安,道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如何突出这种变化?(6分)
3.第⑻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分析概括?(6分)
4.贾平凹的散文,除了较少的篇章,一般都不需要多么深刻的生活感受。他曾告诫自己,不要在名山上做文章,不要在胜景上做文章,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请结合全文探究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是如何体现他的写作风格的。(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