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太尉笑入 ③不知老将至 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母立于兹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小题2: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臣具以表闻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3:下列各句中全都能够表现祖母关爱孙子的一组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予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平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A.

定乎内外之分

B.

若夫乘天地之正

C.

有所待者也

D.

以游无穷

(2)

比较下列加粗宇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列子御风

②举世非之不加沮

③奚知其然也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  ]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3)

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  ]

A.

奚以知其然也

B.

彼且奚适也

C.

彼且恶乎待哉

D.

辩乎荣辱之境

(4)

以下各项中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其视自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  ]

A.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B.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鹅之类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他们对于求福的事。

D.

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鹁一样。

②他们对于求福的事。

(5)

以下各项中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

A.

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即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B.

①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树立的(方面)。

②他这样做,即使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C.

①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树立的(方面)。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D.

①即使如此,他还是没有树立起威信。

②他这样做,虽然免去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6)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以下各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夫知效一官”中的“故”字意义相同的是( )

  A.广数言欲亡。

  B.所操之术多异也。

  C.亲多离其灾。

  D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下列句中划线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定乎内外之分

  B.若夫乘天地之正

  C.犹所待者也

  D.以游无穷

  3.比较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夫列子御风  ②举世非之不加沮

  ③奚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4.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奚以知其然也      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      D.辩乎荣辱之境

  5.以下各题中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A.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B.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  ②列子对于求福的事

  C.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过去一样    ②他们对于求福的事

  D.①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佚    吊:吊丧

  B.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2.下列划线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遁天

  B.古者谓是帝之

  C.此小大之

  D时而处顺

  3.比较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则吊若此

  ②向吾入而吊

  ③始也吾以为其人也,今非也

  ④必有不蕲言

  A.①与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定乎内外之分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以伐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爱,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①适,偶然。②帝,天,万物的主宰。

  1.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佚    吊:吊丧

  B.必有不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

  C.古者谓之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

  D.安时而处顺,哀不能入也    乐:音乐

  2.下列划线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遁天

  B.古者谓是帝之

  C.此小大之

  D时而处顺

  3.比较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则吊若此

  ②向吾入而吊

  ③始也吾以为其人也,今非也

  ④必有不蕲言

  A.①与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定乎内外之分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以伐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灭之也道:规律

B.不能独完:保全

C.与战败而者亡:灭亡

D.不在战矣固:所以

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地有限李牧连却

B.与战败亡者后人哀之不鉴之

C.不赂者赂者丧洎牧谗诛

D.至颠覆师不必贤弟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小题1】下列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灭之也道:规律
B.不能独完:保全
C.与战败而者亡:灭亡
D.不在战矣固:所以
【小题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地有限李牧连却
B.与战败亡者后人哀之不鉴之
C.不赂者赂者丧洎牧谗诛
D.至颠覆师不必贤弟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