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句式与“牛何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莫之能御也
C、翱翔蓬蒿之间
D、百姓之不见保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日:“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三国志·魏书十一·裴注》)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秉义:修养正义

B.道成德定,还归旧庐               旧庐:破旧的房子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幸无:幸亏没有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不爱:不吝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此盗人能悔其过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由是英名著于四海

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

C.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

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

D.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

于是余有叹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②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

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一端遗之             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⑥布衣蔬食,不改其乐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 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

译文: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创造力=人×(信息+知识)

[瑞典]费得里克?阿恩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我做过的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拥有知识和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950年,美国空军做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测验,目的就是要看你适不适合成为一个美国的空勤人员。同样,在雇用员工的时候,领导者也可以用这个测验去察看候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能用砖来做什么?”战争较量的不是知识和信息,因为你能获得这些,别人也可以获得。真正较量的是战斗中灵活的创造力,企业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答案是带降落伞的船。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实际上,这已经被发明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了,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船的耗油量。创造并不复杂也并不一定高深,创造就是一个人以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
    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受到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而且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情。
    如果你看到空无一人的游泳池中,有一个人完全不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去游,你会觉得别扭吗?

想一想,为什么不可以打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游来游去?

你在何时何地得到最有创造力的想法?最普遍的答案是在床上、卫生间和旅行时。爱迪生每次有好想法的时候都是在他钓鱼的时候。没有一个答案是在办公室里。
    领导者一方面要求员工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却没给员工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更多企业甚至鼓励员工加班加点,让员工疲惫不堪,认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自然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这只会让员工的创造能力下降。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
                          ( 2007年《读者》(第24期)刘木源摘自《CEO决策》)

6. 下列对“创造力”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力是人的知识和信息的总合。

B.创造力指的是人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

C.创造力是一个人以新的方式将几个旧的事物结合起来的能力。

D.创造力指一个人打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创造力的一项是

A. 让被调查者想象出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人类不可能长生不老。

B. 由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制造出一个带有降落伞的船。

C. 在游泳池里游泳为提高游泳的水平而改变习惯的游泳线路。

D. 美国空军给空勤人员提www.ks5u.com供一块砖来检验用这块砖做的事,看他是否适应战争的场景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增多,原来的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在下降。

B.人的创造力受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

C.创造力与休息时间成正比,增加休息时间,创造力就能大大发挥出来。

D.有时打破习惯,随意发挥之时,就是创造力提升之时。

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基米德,牛顿的创造灵感不是来自办公室里的潜心研究,而是在休息时意外的捕获的。足够的时间空间是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B. 有些人做学问讲究目不窥园,足不下楼,这样的研究学问的态度是不值得提倡的,是绝对不能获得灵感的。

C. 比尔盖茨的成功得益于他做西雅图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而不是在大学里。他的经历说明知识与创造力并不成正比。

D.中国现在的教育忽视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的安排,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也是我们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教育部门要求给学生增加休息时间的做法是符合创造力原则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题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②,争,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遂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而刺杀之。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往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选自《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过去。这里指刚才。不称:不相宜,不合适。 ②博:古代一种博戏。③太牢:牛、羊、猪三种牲畜各一头,是古代祭祀的重礼。借指贵重美食。

1.下面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聂怒而之            范增数项王

B.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公曰:“……吾其还也。”亦

C.鲁句践与荆轲博,争    至易水上,既祖,取  

D.则不可,而刺杀之      不如善遇之

2.下面对加点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往之主人:前一“使”字为动词,意为“派遣”;后一“使”字为名词,意为“使者”。

B.使悉反诸侯侵地:“悉”,副词,意为“全部、全都”;“反”通“返”,意为“返还”。

C.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代词,意为“那些”;“长者”,名词,意为“年长的人”。

D.供太牢具,异物间进:“异物”,意为“不一般的东西”,指特异珍奇之物,如珍珠宝玉等。

3.指出与例句“燕小弱,数困于兵”句式相同的一项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夫晋,何厌之有

4.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5.“论剑”“争道”“饮酒”“和歌”等情节刻画的荆轲形象与课文《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致吗?请具体分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①无所容。非不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纯②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牲④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⑤;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⑥,死于罔罟。今夫斄牛⑦,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 ①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②洴(p0ng)澼(p0)絖(ku4ng):洴,浮。澼,在水中漂洗。,丝絮。 ③樗(ch&):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④狸(l0)狌(sh5ng):狸,野猫。狌,黄鼠狼。 ⑤敖:通“遨”,遨游。 ⑥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 ⑦斄(l0)牛:牦牛。

(1)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

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通“皲”。

C.

广之野  莫:通“漠”,广漠,空旷。

D.

彷徨乎无为其侧  彷徨:心神不定。

(2)

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

下面各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4)

翻译。

(1)夫子固拙于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独不见狸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庄子》广泛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形象生动,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条的成语,请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写出10个以上的成语。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