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划线的字与“危士臣,构怨于诸侯”中的“危”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使人听此朱颜
B、伏清白以直兮
C、王之所大欲,可得与?
D、欲辟土地,秦楚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课内文言文
小题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死地(走向)
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供养)
A.①③⑤⑦B.③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②④⑦⑧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缭垣
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
⑤则何哉                 ⑥吾力足举百钧
⑦明教我                 ⑧申之孝悌之义
A.①②相同,⑤⑥不同B.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②⑤相同,③⑥不同D.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小题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①②④⑤⑥B.①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D.②③④⑤⑦
小题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望武昌B.顺流而
C.侣鱼虾而麋鹿D.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小题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客有吹洞箫者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百姓之不见保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小题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处耳!”言终而修至。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顷之,病卒官。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修为治中从事 辟:征召

B.

太祖遂军攻谭于南皮 引:带领

C.

时人益以此焉 多:增多、增加

D.

别驾刘献数毁修 短:底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社日亡 余船次俱进

B.

修亲隐恤之,病愈去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故燕王欲结君 请救太祖

D.

徒属数十人攻掖门 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王修“懂得感恩”和“知人善用”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献因犯了事应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

B.

王修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忠义之行深为其主赞誉和推重。

C.

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他向太祖求救,但太祖反而攻破了冀州去攻打袁谭,袁谭于是就背叛了太祖。

D.

王修曾受过袁氏的厚恩,他主动申请收敛袁谭的尸体,太祖非常赞赏他的义气。

(5)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耶!

译文:________

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

译文:________

(2)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译文:________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内文言文
【小题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死地(走向)
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供养)

A.①③⑤⑦B.③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②④⑦⑧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B.
C.D.
【小题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缭垣
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
⑤则何哉                 ⑥吾力足举百钧
⑦明教我                 ⑧申之孝悌之义
A.①②相同,⑤⑥不同B.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②⑤相同,③⑥不同D.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小题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①②④⑤⑥B.①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D.②③④⑤⑦
【小题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望武昌B.顺流而
C.侣鱼虾而麋鹿D.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小题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客有吹洞箫者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百姓之不见保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小题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内文言文

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死地(走向)

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供养)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⑦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缭垣

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

⑤则何哉                  ⑥吾力足举百钧

⑦明教我                  ⑧申之孝悌之义

A. 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B. 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 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D. 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④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           D. ②③④⑤⑦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望武昌                 B. 顺流而

C. 侣鱼虾而麋鹿           D. 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客有吹洞箫者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百姓之不见保

D.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