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新网北京站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体
B.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
      蕾。
C.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布什说:“意见不合不影响保持朋友关系。”
D.民营企业的发展总要遇到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在思想上。观念不转变,有
      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门:应答门人

    B.宾客虽稔熟者     稔熟:熟悉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歧生:分枝错生

    D.历园中竟日       竟日:整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应答门人
B.宾客虽稔熟者稔熟:熟悉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歧生:分枝错生
D.历园中竟日竟日:整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4分)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6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语段,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B.臣请汤镬 就:于是
C.至赵矣 间:从小路 ,抄小路D.唯大王与群臣计议 孰:通“熟”,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且秦强赵弱则知明行无过矣
C.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D.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
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小题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