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B.晋函陵——三可夺帅也
C.臣壮也——君薄也
D.且君尝晋君赐矣——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归类正确的的一组是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盘盘焉,囷囷焉。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将焉取之 ⑧郑文公亦不礼焉
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⑩/⑥
B.①⑨/ ②③⑦/④/⑤⑥⑩/⑧
C.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⑥⑩
D.①/ ②③⑦⑨/④/⑤⑧/⑥⑩
3.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A.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D.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试题答案

C,A,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驻军)B.又欲其西封(扩张)
C.夫晋,何之有(满足)D.失其所,不知(同盟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迟暮
B.夜,缒出去今之墓葬焉
C.若亡郑而有益君得复见将军
D.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待下
小题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B.晋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行事务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将以有为
B.吾还也皆出于此乎
C.不阙秦,将取之吴之民方痛心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4】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简要分析。(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B.晋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行事务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交使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将以有为
B.吾还也皆出于此乎
C.不阙秦,将取之吴之民方痛心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4: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第三自然段,简要分析。(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0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2)若郑而有益于君             
(3)人之力而敝之         (4)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有二心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意

C.既东封郑     封赏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                      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

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C.既东封郑封赏

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5.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8.断句(4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有二心B.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C.既东封郑封赏D.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缇骑按剑而前
D.失其所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沛公军霸上
B.越国以鄙远 择善而从之
C.素善留侯张良则思知止以安人
D.人皆得以隶使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小题5:下列各项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颜色不少变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小题6: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属今为之虏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小题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可见,秦国与郑国并没有太大的矛盾,这就为烛之武能说退秦师提供了可能。而烛之武始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终于取得了成功。
B.烛之武在说退秦师的过程中很有智慧,先指出“郑既知亡矣”,打消秦伯疑虑;接着分析利害,指出亡郑只会对晋国有利,而留下郑国则对秦国有利。这样,从利益得失的角度说服了秦伯,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还使秦国派兵保护郑国。
C.烛之武指出,晋国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并且又说“夫晋,何厌之有”,进一步指出晋国贪婪,在灭郑之后会侵损秦国的土地以扩展疆域。这样有利于瓦解秦晋的联盟。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邻之厚,君之薄也”中可知,当时晋国的实力要比秦国强。尽管如此,后来晋文公还是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策略。
小题8:断句(4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 儿 非 与 戏 耳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遂烹彘也。
小题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下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用亡郑以陪邻?

斯天下之民至

B.

朝济夕设版焉

项王按剑跽曰

C.

人之力而敝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其无礼于晋

吾郡之发愤一击

(2)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

(3)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

“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C.

“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4)

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B.晋函陵——三可夺帅也
C.臣壮也——君薄也
D.且君尝晋君赐矣——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归类正确的的一组是
[     ]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盘盘焉,囷囷焉。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将焉取之 ⑧郑文公亦不礼焉
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⑩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⑩/⑥
B.①⑨/ ②③⑦/④/⑤⑥⑩/⑧
C.①⑨/ ②③⑦/④/⑤⑧/⑥⑩
D.①/ ②③⑦⑨/④/⑤⑧/⑥⑩
3.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是寡人之过也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A.①④/②③⑦/⑤/⑥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D.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

(1)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

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何陋之有

(4)

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

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

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国之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

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