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中,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C.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三)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
B.于翳桑舍:舍弃
C.为酒甚美,帜甚高县:悬挂。
D.或令孺子怀钱壶瓮而往沽挈: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首使尽
B.而之箪食与肉大臣猛狗
C.迎龁之还矢先王,告以成功,
D.不其所疑败其所察倒戟御公徒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小题4:“猛狗阻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束缚捆绑。
D.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尔其无忘父之志——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
B.及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为国以礼,言不让
C.泣下沾襟,其衰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
D.而身死国灭,天下笑——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伶官传序
欧阳修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盛衰之——理:规律。
B.与吾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抑其成败之迹——本:原本,本来
D.忧劳可以国——兴:使……兴盛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世言晋王将终也 ②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③而智勇多困所溺 ④必先得成竹胸中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②为叙事,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晋王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B.选文第③段为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紧紧抓住一兴一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第④段与第③段在论述上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庄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乐的史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意在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给第④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
  故 方 其 盛 也 举 天 下 之 豪 杰 莫 能 与 之 争 及 其 衰 也 数 十 伶 人 困之 而 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火毒烬裳及衣    俾:让、使       B.假使服食以        节:节制

C.臭之不            察:察看         D.而鼻疾果愈        既:不久

15.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我觉秽                    B. 臭不察

    则或咎欲出者                  句读不知

C.何鼻为                     D. 踞炉

   方其系燕父子组                 盛以锦囊,负前驱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即凯旋而纳之。

  方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讎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

①盛锦囊 ②而此独钟名,何哉

C.

①而智勇多困所溺 ②余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

①尔其无忘父之志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

下面句中加粗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岂非人事

B.

与其所以失之者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3)

下面加粗的字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盛衰之

[  ]

A.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C.

当窗云鬓

D.

剪不断、还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C.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也               恨:遗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无忘乃父之志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组       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C.世言晋王将终也       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D.其所以失之者         尔三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分)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4)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
C.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
D.此三者,吾遗也恨:遗憾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尔无忘乃父之志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组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C.世言晋王将终也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D.其所以失之者尔三矢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分)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4)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独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B.①盛锦囊     ②而此独钟名,何哉
C.①而智勇多困所溺 ②余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①尔其无忘父之志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忧劳可以国     兴:兴盛
C.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着
D.而皆晋以归梁    背:背着
3.下列对原文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本文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
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D.本文意在告诫当朝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