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乐,…得失之也(节奏)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安慰) ③戍卒叫,函谷(攻占)
④一旦不能有,来其间(失败) ⑤遥襟畅(刚,顿时)⑥命途多(乖违,不顺)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3分)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4分)
              ▲                                  ▲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分)
              ▲                                   ▲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3分)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3分)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4分)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分)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晋国骊姬之乱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 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以上僖公四年)

……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1),遂出奔翟。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以上僖公六年)

                                        (节选自《左传·晋国骊姬之乱》

【注】(1)祛:袖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姬置诸宫六日             田:耕种

    B.此名也以出                    被:蒙受,带着

    C.姬遂二公子曰                  谮:诬陷,中伤

    D.君父之命不                    校:违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骊姬施展阴谋的一项是                                            (    )

①弗听,立之                                        ②君梦齐姜, 必速祭之

  ③公至,毒而献之                                   ④姬泣曰:“贼由大子。”

⑤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           ⑥我辞,姬必有罪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B.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出逃本可以成为一条出路,他却以自尽来表示抗议。

    C.重耳和夷吾比较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过错,于是听从了别人善意的劝告,在灾祸临头时注意保护自己。

    D.骊姬为了能够让她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祸重耳和夷吾。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2)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味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见其名义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C.可不喜且幸欤D.则其心洒然
孰能讥之乎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3分)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味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见其名义

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C.可不喜且幸欤

D.则其心洒然

孰能讥之乎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3分)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味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见其名义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C.可不喜且幸欤D.则其心洒然
孰能讥之乎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3分)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陈群字文长,颖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虞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百姓农时                       失:耽误

      D.太祖以                       谢:道谢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模、逵秽德                    B.人民至少

      C不过一大郡                       D.今中国劳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加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父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辨,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陈群字文长,颖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虞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百姓农时                       失:耽误

      D.太祖以                       谢:道谢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模、逵秽德                    B.人民至少

      C不过一大郡                       D.今中国劳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加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父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辨,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20090505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