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 ||||||||||||
|
试题答案
D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 ||||||||||||
[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狱案情 |
B.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对待 |
C.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登记 |
D.遂劾罢不职者八人职务 |
A.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至鬻子女以偿 |
B.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
D.汪直欲见之,不可因悟仓吏缺粮之由 |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狱 案情
B.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对待
C.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登记
D.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职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至鬻子女以偿
B.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之,不可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
C.因发朗内通之罪发:揭发 |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属:亲属 |
A.石麒为尽力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
B.石麒以例出之斧斤以时入山林 |
C.石麒益愤,因里请罢斥因人之力而敝之 |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彼且奚适也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
C.因发朗内通之罪发:揭发 |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属:亲属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石麒为尽力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
B.石麒以例出之斧斤以时入山林 |
C.石麒益愤,因里请罢斥因人之力而敝之 |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彼且奚适也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
C.因发朗内通之罪发:揭发 |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属:亲属 |
A.石麒为尽力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
B.石麒以例出之斧斤以时入山林 |
C.石麒益愤,因里请罢斥因人之力而敝之 |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彼且奚适也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燕、赵、齐、鲁、吴、越这些地方,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半个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有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②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
【注】①小修:即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宏道都是明朝文学家。本文是袁宏道对其弟创作的评述,有删节。②怼(duì)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剿袭模拟,影响步趋——影响:模仿,仿效。
B.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粉饰:修饰,雕琢(文辞)。
C.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升降:盛衰,兴亡。
D.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失路:失势,失去依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擘破玉》《打草竿》之类——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不效颦于汉、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予读而悲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B.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C.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D.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袁宏道为什么对他弟弟的诗文竟是“极喜其疵处”?可见他抱有怎样文学主张?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下题。
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冯之浚
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顺境易处,逆境难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随缘自适,这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
②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转引自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里面含有“进退有节,仰俯皆宽”的意思。苏轼一生坎坷,但在对待人生顺逆上,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例子。上面这句词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圆满地融合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形成了“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
③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儒家人格理想不仅是个体善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济世救民。儒者对国事民瘼有真诚的关怀,努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功立业,即使遭到贬谪也以深沉的忧患系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同时,儒家也讲究超越精神,穷居陋巷,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把慎独和放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其影响始终不衰。
④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禅宗有则故事: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⑤当然,“食色,性也”,儒、道、佛三家开出的药方,虽有“悬壶”之功,却乏“济世”之力,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名和利的束缚。不过,在物欲张扬的当下,劝人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空”一点,淡泊处世,清心守静,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使人经常调剂到一种怡乐自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看三家之说,不无裨益。
⑥修身之本在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禅宗二祖慧可,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祖堂集》中记载,慧可问达摩祖师:诸佛心印的法门,可以说给我听吗?达摩说: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他听了又问道:我心不得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法门。达摩便说:你把心找出来,我便为你安心。慧可听了这话,当时便愣住了,良久,方说: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佛教禅宗一派传入中国,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发挥了“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禅宗主张凡事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过分祈盼、过分喜怒哀乐,顺其自然,但求心安。如此一来,繁杂的人生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在任何环境中,人生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不良的心态对健康有害,甚至导致疾病。
⑦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可以用宋代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概括,此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今天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精髓,实现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节选自2007年6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各项能正确解释“善待自我”意思的有
A.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
B.自解得失,随缘自适,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
C.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能将慎独和放达结合。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中国人生智慧注重人与自我及人与人之间等关系,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强调善待自我。
B.苏轼一生坎坷,他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善待自我的中国人生智慧的境界。
C.儒家独善其身、济世救民的人格理想及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体现。
D. 修身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特色,不追求、不祈盼,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但求安心。
E. 佛教禅宗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F.能否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关键是心态的选择,而心态的选择则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文中划线的句子写道:“慧可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呢?
②-⑥段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
(1)给这一部分划分段落层次。
(2)给每一段落层次起一个四字小标题,明确表达怎样做才能“善待自我”。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童龀时,谨重有异常儿,年长方志学,遍阅经史。为文尚气格,有韩、柳体。厉志端庄,风神峻整,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属关辅乱离,与宗人李延光客于山东。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奉,得侍讲禁中,屡言愚之行高学赡。召见,嗟赏久之,擢为左拾遗。俄充崇政院直学士,或预咨谋,而俨然正色,不畏强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辈皆致拜,惟愚长揖。末帝让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犹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尔何傲耶!”对曰:“陛下以家人礼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其刚毅如此。
晋州节度使华温琪在任违法,籍民家财,其家讼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坚按其罪。梁末帝诏曰:“朕若不与鞫穷,谓予不念赤子;若或遂行典宪,谓予不念功臣。为尔君者,不亦难乎!”
洎庄宗都洛阳,召为翰林学士。三年,魏王继发征蜀,请为都统判官,时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不为用。宜乘其人二三,风驰电击,彼必破胆,安能守险。”及前军至固镇,收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喜,谓愚曰:“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由是军人无迟留者。是时,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长兴季年,秦王恣横,权要之臣,避祸不暇,邦之存亡,无敢言者。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尝有疾,诏近臣宣谕,延之中堂,见其败越敝席,四壁萧然。明宗特赐帷帐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婴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节选自《旧五代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屡言愚之行高学赡——赡:丰富、渊博
B.末帝让之曰——让:责备
C.公能料事,吾军济矣——济:渡(过)河
D.延之中堂,见其政毯敝席——延:迎接、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愚“刚正”的一组是( )
①厉志端庄,风神峻整
②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谄事
③愚坚按其罪
④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⑤愚性刚介,往往形言
⑥既命为相,官借延宾馆居之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愚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他成年后就立志求学,读遍经史;写文章崇尚气格,有韩愈、柳宗元之风;神情举止严肃庄重,做事认真严谨。
B.李愚在军事谋略上也颇有见地。魏王要攻伐蜀地时,很多人都认为蜀地险要,不可轻易进军;而李愚则认为应趁蜀地人少,急速攻击,一定会取得全胜。
C.李愚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不为自己置办田宅,即使做了宰相,还借馆驿居住;生活极为俭朴,屋中四壁空空荡荡,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旧不堪。
D.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提拔他为左拾遗和崇政院直学士,并让他参与咨询谋划国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为丞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军涉险,人心易惑,正可斩之以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性刚介,往往形言,然人无唱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遂:于是 |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杜慧度,是交阯人。祖籍京兆。他曾祖父杜元,任宁浦太守,于是迁居交阯。他父亲杜瑗,字道言,在州府做官,做过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当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敢健壮有权力,用威势控制交州。李逊听说刺史滕遯之要到了,便分派他的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杜瑗收集人马杀掉李逊,交州境内得以安宁。杜瑗被任命为龙骧将军。滕遯之在交州十几年,和林邑国之间多次互相攻击征伐。滕遯之将回到北方,林邑王范胡达攻克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围攻州城。当时滕逐之已经走远了,杜瑗和他的第三个儿子杜玄之竭尽全力防守,设谋划策,经多次交战,大败敌人。连战皆胜,所以范胡达逃回林邑。朝廷于是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反叛占据广州,派使者交结杜瑗,杜瑗将来人斩首。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去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开始时是州的主簿,流民督护,接着升任九真太守。杜瑗去世,府州官吏们认为交州与敌寇相邻,不应空缺刺史的职位,共同推举杜慧度代管交州府中事务,杜慧度坚决推辞不接受。义熙七年,朝廷任命杜慧度为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还未抵达,当年春天,卢循袭击攻破合浦郡,直接向交州进发。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将士六千人抗拒卢循的军队,活捉卢循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其残余军队还有三千人,都是久经战斗的老兵。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杜慧度把宗族的私有财产全部拿出来充当部众的奖励、赏赐。杜慧度亲自攀上高船,交战时,发射火箭和雉尾炬(古代火攻用的一种兵器),步兵则在两岸猛烈射击敌人,卢循的舰船都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大败而逃,卢循被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将卢循和他的父亲卢嘏,以及卢循的两个儿子斩首,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城。杜慧度被封为龙编县侯,享受一千户租税待遇。高祖登位做皇帝,杜慧度晋升官爵为辅国将军。当年,杜慧度率领文武将士一万人南征林邑国,杀死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而宋前前后后被林邑国掠走的财物都归还了。林邑国王请求投降,并且交纳牲口、大象、金银、木棉等,于是放过林邑国。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俭约朴素,擅长弹琴,很喜欢读《庄子》《老子》。在州内禁止并断绝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广修学校,荒年之际人们没饭吃,就用个人的俸禄赈济人们。在管理上很严密,好像治家一样,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