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各句划线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称闻 ②以八千岁为春 ③觉今是而昨非 ④抚孤松而盘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
试题答案
D③觉今是而昨非 ④抚孤松而盘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课内文言文
1.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③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靠近) ⑤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④浸为小渠(渐渐地) ⑥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瞒)
⑦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⑧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供养)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⑦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B.
C. D.
4.下列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余以光绪己亥四月 ②周以缭垣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④毋吾以也
⑤则何以哉 ⑥吾力足以举百钧
⑦明以教我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
A. ①②相同,⑤⑥不同 B. ③④相同,⑥⑦不同
C. ②⑤相同,③⑥不同 D. ①③不同,⑥⑧不同
5.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 ④渐行渐豁,斗见天光
⑤鼓瑟希,铿尔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④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 D. ②③④⑤⑦
6.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东望武昌 B. 顺流而东也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7.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客有吹洞箫者
B.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 百姓之不见保
D.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8.翻译。(4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
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注】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 无由接:智力达不到的意思。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仲父之无让也让:推让 |
B.常之巫审于死生审:明察 |
C.食不甘,宫不治治:和平安定 |
D.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下:攻下 |
A.①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B.①固却其忠言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①其父死而不敢归哭②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
D.①愿仲父之无让也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A.在齐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论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竖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 |
B.齐桓公驱逐了易牙、竖刁等四人后便有了后悔之意,对管仲的话产生了怀疑,然后又召回了他们。 |
C.尽管管仲有着深谋远虑,但还是没能让齐桓公免于祸患,主要的原因在于齐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断。 |
D.易牙、竖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谋划了叛乱,齐桓公最终死在了他们的囚禁中。 |
(1)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灰独不复然乎 唯独
B.居无何 不久
C.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大抵,大概
D.县其头马邑城 悬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②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B.①甲因肉袒谢
②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C.①聂翁壹乃还
②乃引兵还
D.①示单于使者为信
②几为汉所卖
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分别表现韩安国“多大略”和“忠厚”的一项是
( )
A.①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
②卒善遇之。
B.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②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C.①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
②示单于使者为信。
D.①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
②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后,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
B.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遭到蒙县的狱吏田甲的侮辱。过了不久,韩安国被任命为梁国内史,田甲害怕韩安国报复就弃官逃跑了,最后韩安国以灭其宗族相威胁才使他当面认罪了。
C.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以“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的比喻强调远击匈奴对汉朝是不利的,于是皇上采纳了他与匈奴和亲的建议。
D.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到匈奴做间谍,取得信任后约单于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汉王朝则由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准备伏击,但最终被单于识破。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译文:
②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①,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②,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③。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④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②世望:家世和名望。③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④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借助 |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士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4分)
②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3分)
石 钟 山 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箜箜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嗒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的、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往。 | B.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
C.舟人大恐舟人:坐在小船里的人。 | D.空中而多窍窍:窟窿。 |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④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焉”字相同。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焉”字不同。 |
A.作者趁着长子迈到饶州担任县尉的机会,探访了石钟山。 |
B.作者到了绝壁之下,听到了栖鹘的叫声,老人的咳嗽声和笑声、水声。 |
C.第二段中的两个“笑”字表达的意义不一样。前者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后来表现释疑以后轻松愉快的“笑” 。 |
D.作者刻意渲染石钟山阴森可怕的环境,主要是用来吸引读者去亲自探访。 |
(1)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门:应答门人
B.宾客虽稔熟者 稔熟:熟悉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 歧生:分枝错生
D.历园中竟日 竟日:整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应答门人 |
B.宾客虽稔熟者稔熟:熟悉 |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歧生:分枝错生 |
D.历园中竟日竟日:整天 |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4分)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6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谋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郭嘉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B.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①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D.①欲以后事属之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嘉“有算略,达于事情”的一组是
①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③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④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⑤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
(2)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
(3)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翻译和断句(9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
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