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而”字和“之”字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遵道得路
③古人观于天地、鸟兽
②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④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威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曰:“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殷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之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起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唐曰(言辞)

B.燕者必于赵(通“经”,经过)

C.武安君之(责难)

D.府具(钱财;财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汝安能行之也  ②与秦什一

[  ]

A.①让他去  ②十一县

B.①让他去  ②十分之一

C.①去那里  ②十分之一

D.①去那里  ②十一县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甘罗自负自荐,承担重任的一组是:①臣行之②君其试臣③自请卿相燕④请为张唐先报赵⑤请归燕太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甘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身为秦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完成任务。

B.甘罗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用兵刃相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C.甘罗给张唐进言,以应侯比文信侯,以武安君比张唐,比况对象身份相近,事理类似,因而很有说服力。

D.甘罗见赵王,先谈燕太子入秦等事,说明了秦燕不相欺则赵危的事实真相,是真心为赵国着想,因而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概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不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之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无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故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之配合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6.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7.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

C.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重在神韵,是上乘作品

    B.西方的戏剧文学就像严肃的父亲一样,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所以它叫做假戏真做。

    C.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脸谱化、舞台化和音乐化,因此不如西方戏剧逼真。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概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不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之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无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世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故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之配合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1.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世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2.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

C.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重在神韵,是上乘作品

       B.西方的戏剧文学就像严肃的父亲一样,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所以它叫做假戏真做。

       C.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脸谱化、舞台化和音乐化,因此不如西方戏剧逼真。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博鸡者事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嗛(xi2n,怀恨)守,即诬守纳己赇(qi*,贿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ch!,剥夺)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守自负年德,之  易:轻视

B.

郡至袁     按:巡视

C.

豪民于道     遮:遮盖

D.

使君,杖汝,法也 冒:冒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丈夫  若所为

B.

博鸡者义闻东南  使匹夫攘袂群起伸其愤

C.

日暮,至豪民门  为上者不能察

D.

里侠者皆下之  若民不自谨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博鸡者见义勇为、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 ②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③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 ④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⑤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 ⑥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欲扬先抑,开篇交代博鸡者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反衬。

B.

高启是明初诗文大家。本文塑造了博鸡者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游侠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行动及细节描写,使博鸡者的形象生动突出,使得他的任侠好斗、有勇有谋的思想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C.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博鸡者,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个人的褒贬,而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社会核心和政治高层,揭露了元代社会权贵专横、豪民肆虐的黑暗现实,反映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D.

作者在篇末的评论中,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分别评述了袁守、臧使者和为上者,其中暗含对当政者的讽谏之旨。这种篇末点评的写法深受司马迁史传笔法的影响。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译文:________

(2)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

译文:________

(3)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

译文: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200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全球气候变暖的警钟再次长鸣。最近,印尼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造成惨重损失,数十万人不幸遇难。气象专家认为,海啸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关系密切。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主要冰盖区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容易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仍然偏高。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全球气候年度报告中指出,2004年有望成为18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四高的年份,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近期内不会减缓。今年,地球上不少地区出现了极端气候现象。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已经“病”得不轻!“病因”其实是众所周知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主要源于燃烧煤炭、汽油和天然气等。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而同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适应这一变化。例如,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等等。

  不过,更积极、有效的做法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让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些,更慢些。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订《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使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几经周折之后,这份国际减排协议即将于明年正式生效。不过,在目标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至今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而我们每个人既有可能为气候的变暖做出“贡献”,也能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为减缓气候变化出一份力。例如,拒绝一次性木筷,就能挽救成片森林,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如,节约用电,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电费、缓解用电紧张,而且能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地球即将病入膏肓成为“火球”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马上积极行动起来!

(选自2004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1)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病”得不轻的最主要“症状”是

[  ]

A.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并在近期内不会减缓。

B.主要冰盖区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

C.印尼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

D.2004年,地球上不少地区出现了极端气候现象。

(2)目前人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措施是

[  ]

A.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

B.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

C.共同努力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

D.建立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20世纪的事实表明,地表平均气温的上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关。

B.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挽救成片森林,是减缓地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之一。

C.节约用电,可以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D.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海啸造成数十万人不幸遇难,说明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B.“目标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至今还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C.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近期内不会减缓的基本依据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比例一时还难以降下来。

D.虽然地球已经“病”得不轻,但还没有病入膏肓,我们还有机会为它不变成“火球”而做出努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200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全球气候变暖的警钟再次长鸣。最近,印尼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造成惨重损失,数十万人不幸遇难。气象专家认为,海啸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关系密切。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主要冰盖区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容易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仍然偏高。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全球气候年度报告中指出,2004年有望成为186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气温第四高的年份,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近期内不会减缓。今年,地球上不少地区出现了极端气候现象。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已经“病”得不轻!“病因”其实是众所周知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主要源于燃烧煤炭、汽油和天然气等。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而同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适应这一变化。例如,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等等。

  不过,更积极、有效的做法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让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些,更慢些。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签订《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使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几经周折之后,这份国际减排协议即将于明年正式生效。不过,在目标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至今仍然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而我们每个人既有可能为气候的变暖做出“贡献”,也能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为减缓气候变化出一份力。例如,拒绝一次性木筷,就能挽救成片森林,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如,节约用电,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电费、缓解用电紧张,而且能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地球即将病入膏肓成为“火球”之前,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并马上积极行动起来!

(选自2004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1)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病”得不轻的最主要“症状”是

[  ]

A.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并在近期内不会减缓。

B.主要冰盖区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

C.印尼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

D.2004年,地球上不少地区出现了极端气候现象。

(2)目前人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措施是

[  ]

A.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

B.逐步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

C.共同努力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

D.建立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20世纪的事实表明,地表平均气温的上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有关。

B.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挽救成片森林,是减缓地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之一。

C.节约用电,可以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D.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气候变暖。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海啸造成数十万人不幸遇难,说明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B.“目标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至今还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C.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近期内不会减缓的基本依据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比例一时还难以降下来。

D.虽然地球已经“病”得不轻,但还没有病入膏肓,我们还有机会为它不变成“火球”而做出努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时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第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节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孔融高才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吕布破                        属:适值

D.太祖以                         谢:道谢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模、逵秽德

B.人民至少

C.不过一大郡

D.今中国劳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父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能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