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 |
A.民到今受其赐 B.如之何其废也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试题答案
D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
民到今受其赐
如之何其废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
民到今受其赐
如之何其废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甲】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乙】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己欲达而达人达::通达,行得通。 |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贫贱。 |
C.吾闻秦、楚构兵:构兵:交战 |
D.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意向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
B.吾其被发左衽矣我将言其不利也 |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先生将何之 |
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鸡鸣而起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做是仁者,简直可以被看做是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
D.孟子认为,“人臣”、“人子”、“人弟”心怀私利去伺候“其君”、“其父”、“其兄”,那么天下必然灭亡。 |
(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乙】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己欲达而达人达::通达,行得通。 |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贫贱。 |
C.吾闻秦、楚构兵:构兵:交战 |
D.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意向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
B.吾其被发左衽矣我将言其不利也 |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先生将何之 |
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鸡鸣而起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做是仁者,简直可以被看做是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
D.孟子认为,“人臣”、“人子”、“人弟”心怀私利去伺候“其君”、“其父”、“其兄”,那么天下必然灭亡。 |
(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2)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行:做,实行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扬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无求生以害仁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任重而道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翻译下列各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孔子对子贡说的话,是有关“仁”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