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B.是上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
C.纵使还家,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于人情——本:根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必来以冀免——意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C.此必无之事也——彼其于世,未数数
D.信义行于君子,刑戮施于小人——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吹衣
3.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
      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
      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
      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试题答案

C,B,C,A,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B.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人之速移:移动
D.不情以干誉逆: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而可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C.不意其必来冀免D.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吾见上下交相贼成此名也       圣人之法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小题5】用“/”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5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 射 之 士 使 人 说 王 曰 臣 问 谒 者 谒 者 曰 可 食 臣 故 食 之 是 臣 无 罪 而 罪 在 谒 者 也 且 客 献 不 死 之 药 臣 食 之 而 王 杀 臣 是 死 药 也 王 杀 无 罪 之 臣 而 明 人 之 欺 王 王 乃 不 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兹六年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若屡为之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以就死木欣欣以向荣

D.乃罪大恶极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兹六年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若屡为之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以就死木欣欣以向荣
D.乃罪大恶极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纵 囚 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其自归以就死        约:约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然何为而可                可知为转德之致尔

D.若夫纵而来归赦之          举类迩见义远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3分)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下面的文句断句(4分)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临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2)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临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2)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临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2)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兹六年矣      覆杯水坳堂之上

B.屡为之       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就死    木欣欣向荣

D.罪大恶极       臣敢上璧

11.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兹六年矣覆杯水坳堂之上

B.屡为之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就死木欣欣向荣

D.罪大恶极臣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兹六年矣      覆杯水坳堂之上

B.屡为之       事不济,此乃天也

C.约其自归就死    木欣欣向荣

D.罪大恶极       臣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