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都是他的著名诗句。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产生于唐,兴盛于宋,代表作家有苏轼、
      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D.明末通俗文学家凌蒙初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代
      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有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后人合称“二拍”。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孔雀东南飞》中以下三段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史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1)下列是对选文中画线诗句的含意的分析,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2)对节选诗段中焦仲卿和其母亲的对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一番陈述后,他马上去找母亲询问,并表达了自己对兰芝的看法,此时的仲卿是想采用一定的方法,挽救濒危的婆媳关系。
B.仲卿对母亲一开始是尊敬的,对刘兰芝说的“大人故嫌迟”的说法是怀疑的,这可以从“何意致不厚”一句中看出。
C.仲卿的母亲一看到焦仲卿来问及此事,已经怒火中烧,把自己对刘兰芝由来已久的“愤恨”立即发泄出来,并命令仲卿速遣兰芝。
D.焦母的“遣”意已决,焦仲卿的“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决绝表态,把矛盾推向了顶峰。但此后仲卿的妥协正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的威力。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